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一談起股市,有的人就聞風喪膽、有的人惴惴不安,也有的人垂涎三尺,人性盡在其中。談及股市中殺出的能令風雲色變的傳奇人物,可能很多人只知道:巴菲特、索羅斯。但是,如果問100個華爾街交易員,到底誰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交易者,至少有70個人說是傑西·利物莫(Jesse Livermore),而不是巴菲特、索羅斯。不難發現,巴菲特、索羅斯成為世界上屈指可數富豪之時已然白髮蒼蒼。而他,是真正的炒股天才。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那麼傑西·利物莫到底是何方神聖?

傑西·利物莫,他只是美國馬塞諸塞州舒茲伯利鄉里一對農民夫婦的獨子,貧窮與他那與生俱來的獨特思維產生的矛盾,為他的人生貼上了孤獨怪癖的標籤。縱使一生財富足夠他去隨意揮霍,但他終究還會是孤獨的,沒有真正的朋友,也難以從輟學的負罪感中走出,一生無法解脫。

14歲的他,兜裡揣著5美元開始闖蕩

15歲時賺了1000美元

20歲時賺了10000美元

而30歲之時已經身家百萬。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更是在52歲時趁股市大崩盤之際獲利超過1億美元,相當於當時美國GDP的千分之一。僅僅以投機做到這種地步,使人深為震撼。

若考慮到其間他曾三次徹底破產的話,他在63歲時的飲彈自絕僅僅用再次破產來解釋就顯得有些缺乏說服力。顯然,他的自殺也並非是破產所致,他破產的時候還有500萬美金,要知道那個年代的的 500萬美金,等同於現在好幾億美金,數十億的人民幣

傑西.利物莫爾的結局對於那些致力投機的信徒來說與噩夢無異,透過半個多世紀的距離仍然無法掩蓋塵封的智慧,若將巴菲特、蓋茨對於財富和人生的思考引入話題當中,會釐清更多的紛亂。

回顧傑西.利物莫爾的交易思想,仍然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正如他在書中所說:華爾街沒有新事物。因為投機就像山嶽那麼古老,股市今天發生的事情以前發生過,以後會再度發生。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觀察、記憶、經驗、數學,這是他作為天才的過人之處

傑西.利物莫爾中學輟學後到一家證券公司去做記錄行情的助手,這份差使雖然枯燥乏味,但傑西.利物莫爾卻慢慢地從股價的漲跌中看出些門道來。

他記憶超群,對盤口語言很快掌握,並模擬交易了一段時間。他注意到,股價在漲跌前通常都會顯現某些習慣。那時沒有計算機,也沒有現場圖表可看,全憑對不斷變化的價格做出直覺判斷來進行交易。傑西.利物莫爾的交易天分正是在這裡得到了最基礎的磨鍊,使他對價格變化產生了一種超然的領悟能力,即便多年後其交易風格和頭寸都有了很大變化,我們依然可以尋找到他少年時代留下的觀察痕跡。 25歲前,傑西.利物莫爾多是依靠直覺在證券對賭行玩他熟悉的遊戲,並贏得了“少年作手”的綽號。然而,僅有的一次華爾街之行讓他第一次嚐到了破產的滋味,並促使他思考自己交易中存在的問題。他開始意識到一個人可能具有優秀的數學能力,也具有精確觀察的罕見力量,卻仍會在投機上失敗,除非他還擁有經驗和記憶。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傑西.利物莫爾進一步總結到,靈感和神秘的看盤能力跟成功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然,經驗豐富的交易者經常用極快的速度行動,以至於他事前沒有時間說明所有的理由——但這些理由都是充分的,以事實為後盾,從專業的角度靠著多年工作、思考和觀察所收集來的東西。不但必須觀察精確,還要隨時記住所觀察到的一切。遵照經驗的指示,偶爾可能會讓你出錯;但是不遵照經驗的指示,必然會讓你看來像個傻瓜。 我們看到,傑西.利物莫爾通過10年的交易實踐,逐漸從一個直覺交易商慢慢地發生了轉變,他在強調經驗和記憶同時,又發現了概率的重要性。交易者不能賭不合理或不能預期的事情,不管他個人對人的不理性有多強的信念,或是他多麼確定可以經常察覺到會發生不能預期的事情,必須始終根據可能性來下賭注——也就是嘗試預測可能性。在這種遊戲上多年的操作、持續的研究、不斷的記憶,使交易者能夠在無法預料的事情發生時,在可以預料的事情來臨時,立刻行動。所有這一切從賠錢中學到的實戰知識,為他後來的大手筆操作奠定了方法論基礎。

賭博和股票投機的重大差別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在華爾街,傑西.利物莫爾開始意識到股票不只是一個符號,其背後涉及的產業狀況、企業盈餘、財務和商業統計值得關注。傑西.利物莫爾同時涉足了期貨市場,相應的商品供給與需求自然也納入他的交易考慮之中。

傑西.利物莫爾的轉變可能大多數交易者都經歷過,只不過他將過去與現在結合得更巧妙,他保留了對價格的敏感,同時通過基本面研究加強了對行情未來走勢的預估。傑西.利物莫爾甚至開始嘲笑那些每天都要交易的短線炒客:有一種股市傻瓜,這種人認為他們隨時都要交易。沒有人能夠一直擁有適當的理由,每天都買賣股票;也沒有人擁有足夠的知識,能夠每次都高明地操作。 傑西.利物莫爾繼續把這個話題引向縱深,認為賺大錢不是靠個股價起伏,而是靠主要波動,也就是說不靠解盤,而是靠評估整個市場和市場趨勢。一個人想賺錢,所需要知道的一切,只是評估大勢。沒有一個人能夠抓住所有的起伏,在多頭市場裡,你的做法就是買進和緊抱,一直到你相信多頭市場即將結束時為止。也就是說,一個人的想法從來都不會真正賺大錢,只有堅持不動才能賺大錢。 帶著這些新思想,傑西.利物莫爾在1907年10月24日美國股市大崩盤前大肆做空,嚴重的銀根緊縮使他堅定看空的決定,如果不是摩根出手阻止股災,很難判定結局有多糟糕。傑西.利物莫爾很快回補了倉位,在獲利超過300多萬美元的同時也間接地為大盤提供了支撐。此役為傑西.利物莫爾贏得了“華爾街巨熊”的新綽號,同時也埋下了部分媒體和多頭對他的仇恨種子,當他22年後再次故伎重演,於1929年10月24日(歷史有時候真是驚人的重複,還是這一天,還是傑西.利物莫爾!)的股市狂跌中做空獲利超過1億美元時,這種仇恨也達到了最高峰!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相信自己和自己的判斷 傑西.利物莫爾在股票和期貨市場多次遭遇看對行情反而賠錢的情形,1908年,沉浸在上一年份放空股市大賺其錢中的傑西.利物莫爾,聽信棉花專家湯瑪斯的判斷,持有大量棉花期貨合約多頭頭寸,最終賠光了身家,並因此沉寂了若干年。事後他痛心地總結道:投機客有一大堆敵人,其中很多敵人能夠成功地從內心攻擊你。一個人可能擁有原創的心靈和終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卻仍然可能受到有說服力的人攻擊。傑西.利物莫爾在這幾年的低潮期中,不斷地經受專家、朋友以及恩人的誤導——“沒有強迫,但有時比有人拿著一把槍指著你的頭還難以抗拒”。“我花費了幾百萬美元,學到交易者另一個危險的敵人是:可能被心思敏捷、魅力十足、能言善道的人打動。沒有一個人的心靈能夠這麼像機器,以至於能夠在任何時候都用同樣的效率運作,足以讓你依靠。我現在學到:我不能始終相信自己在任何時候,都不受其他人和不幸的影響。”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拿著錢來市場時想的都是要從中獲利,但是一段時間後這個目的就淡忘了,你會發現他們的操作因素會出現多個版本,但是賺錢,卻不是最重要或者說短時間看上去不重要了。傑西.利物莫爾不一樣,他發現了自己身上的這些普通人弱點,並極力克服。“我總是發現,研究自己的錯誤能讓我獲利。投機客的勇氣就是有信心根據自己的決定行動。”完全自信、獨立思考可能是一個優秀交易員必須具備的生存素質!

他的《股票做手回憶錄》這華爾街長盛不衰,這國內卻被嗤之以鼻,很多人寧願聽信那些似是而非的價值投資,也不願意看懂真正的投機之王的投機真言。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從“少年作手”到“華爾街巨熊”,傑西.利物莫爾賺錢的能力越來越強,他表面上不屑那些對他的公開指責,但從他深居簡出,長期一身黑色西服的冷漠神情裡,雖然有錢但不受社會尊重的壓力顯然很難排解,連同時代的江恩也發出了“他貪婪地追逐利潤,一旦獲取了鉅額利潤又忘乎所以”的評論。20世紀初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迅速崛起,依靠戰爭發財的工業寡頭和銀行家數量也開始逐漸增多,貧富差距也越來越大,社會輿論與底層大眾對投機者的成功普遍懷有敵意。1923年,在美國芝加哥的海濱大飯店舉行了一次世界性重大的金融會議,出席的人員中有9位是當時執牛耳的財閥,傑西.利物莫爾位列其中,其他人包括世界最大鋼鐵公司董事長、世界最大通用事業公司董事長、世界最大煤氣公司董事長、世界最大糧食公司董事長、紐約證券交易所董事長、世界最大獨營公司總經理、國際銀行總經理以及一位美國內閣成員。這9位大亨在隨後不到26年的時間裡,不是自殺身亡,就是破產、流亡或進瘋人院,無一得到在世俗的眼裡看來的好結局,這與當今比爾?蓋茨和巴菲特所受的萬人景仰相去甚遠。

論投機:股神巴菲特都難以企及的衛冕之王,華爾街傳奇人物的隕落

在資本主義自由競爭弱肉強食的年代,社會財富高度集中在少數人手中,中產階級及底層百姓相當困苦,富人更多是炫耀財富而較少考慮社會責任,當然政府也未能從政策上指引私人財富更好的流向。“我虧錢時,是因為我錯了,而不是因為我放蕩不羈或是過度享樂,”從這句話裡就能感受到傑西.利物莫爾缺乏對生活的自省和公眾的義務,他表示“我自己從來不很在乎金錢,從來不會重視金錢,重視到認為值得為金錢說謊的地步。”多年的市場征戰的確讓他對金錢產生了麻木感,除了1917年40歲時為整個家庭購買了80萬元信託養老基金外,他生活極度揮霍奢侈,同時巔峰期過後又把曾經的獲利悉數還回了市場。 傑西.利物莫爾的結局更多地帶有時代的悲劇色彩,無論怎樣,他的交易思想迄今依然閃著光芒,為那些一文不名的金融小子提供著精神糧食。“

從搖籃到墳墓,生命本身就是一場賭博,因為我沒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因此我可能承受自己碰到的事情,不覺得困擾。”一代投機之王對於生命充滿了深深的敬畏,他選擇了面對,包括死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