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唐代詩歌和宋代詩歌是一個既有聯繫又保持著個性存在體,唐詩主情致、主興寄;對於宋詩來說,詩歌主義理、主鍛鍊。唐詩和宋詩是兩個十分珍貴的具有時代特色的詩歌存在,可以說自宋代之後的古代詩歌都已經超不出這樣的框架了,所有的後來的詩歌都是在這兩個框架體系之中進行稍稍地創新,總的來說中國的古典詩歌在唐宋兩代之後就定型了。

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唐代詩歌的氣象闊大總的來說和經濟的強盛是有關的,宋代詩歌則是帶著一種慢慢走近靡弱和狹小的詩歌境界之中,但是“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如果宋代詩歌對於唐代詩歌只是簡單的傳承而沒有突破那麼就說明文學進入了一個“僵死的境界”。正是因為各具特色的而具有時代特徵的內涵,反而使得我們覺得中國文學的正在熠熠生輝。

當然了,從唐代詩歌到宋代詩歌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這個過程是一個緩慢演變而前進的。我們從來都是到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元稹、白居易、韓愈、柳宗元、李商隱、杜牧等有名的在一個階段裡有名的詩人;我們也知道蘇軾、黃庭堅、陸游、范仲淹、“永嘉四靈”等宋代詩人,但是我們很少關注處於唐宋之交的詩人。這些詩人起到了“承上啟下”的積極作用,我們卻很少注意這些偉大的詩人。所以筆者這一次想和大家一切聊聊這樣一位處於唐宋之交的偉大詩人——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 ),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

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梅堯臣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佑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佑五年(1060年),梅堯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為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為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為《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詩小傳》等。

通過我們介紹我們知道,梅堯臣是和歐陽修齊名的,可見這位詩人在宋代文壇影響力。如果不是非中文專業的文學愛好者,也許不會注意到這樣一位詩人,所以筆者今天就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這樣一位具有崇高地位的詩人。

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梅堯臣是怎樣做到“承上啟下”的

1重視風雅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吾師”。這是杜甫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我們知道“風雅”這個詞彙是來自我們中國古典詩歌源頭的《詩經》。蕭統《<文選>序》說:“故風雅之道,粲然可觀。”《送僧游龍門香山寺》詩:“且尋風雅主,細看樂天真。” 《庸盦筆記·幽怪一·狐仙談歷代麗人》:“ 黔中某孝廉以博學高才,主持風雅。”後來直接就用“風雅”來代替詩歌了。“風雅興寄”這種東西對於我們來說是詩歌能夠寫成的“關鍵因素”。

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答韓三子華韓五持國韓六玉汝見贈述詩》

聖人於詩言,曾否專其中。

因事有所激,因物興以通。

自下而磨上,是之謂國風。

雅章及頌篇,刺美亦道同。

不獨識鳥獸,而為文字工。

屈原作離騷,自哀其志窮。

憤世嫉俗意,寄在草木蟲......

這首詩當然還沒有完,我們只選擇重要的地方來看看梅堯臣對於詩歌“風雅”的看法。這首詩歌中我們看到他說“因事所激”,因為看到外在客觀事物有所激發內心感觸,他說“風”是自下而上展現風貌的;“雅”是用來“諷諫而美刺”的,所以對於梅堯臣來說他非常重視詩歌的“實用功能”,他後來又說了,屈原寫了《離騷》是用來憤世嫉邪的,所以在“草木”之間都有“興味”。梅堯臣這樣的詩歌觀念是絕對承繼唐初大詩人陳子昂“復歸風雅”、“重視興寄”之詩歌學說的。整個唐朝詩歌基本都是以陳子昂的路數往下走的,而梅堯臣則十分推崇這樣的說法,所以身在宋初的梅堯臣從內心中就接受這樣的詩歌觀念。

2詩風平淡

《依韻和晏相公》

微生守賤貧,文字出肝膽。

一為清潁行,物象頗所覽。

泊舟寒潭陰,野興入秋菼。

因吟適情性,秋欲到平淡。

苦辭未圓熟,刺口劇菱芡。

方將挹溟海,器小已瀲灩。

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我們在看這首《依韻和晏相公》,這首詩歌我們能看到的就是梅堯臣對於“平淡”與“苦澀”關係的說明。他的“平淡”是暗合李白、杜甫、韓愈等詩人的豪駿一起而顯出求平淡的獨特性。可以說,李白、杜甫等詩人都在追求一種平淡的詩風,就是一種極其淡化文字而能夠表達意思的語言藝術的極致,達到一種“得魚忘筌”的一種境界。但是,這種平淡不是說真的是“淡而無味”,要的是一種“平淡只能夠突出獨特性”。梅堯臣的平淡後就時候說了“苦澀未圓熟”。這個“苦澀”可是影響了宋代很多詩人的,比如:“江西詩派”的黃庭堅、陳與義、陳師道、劉克莊等等。這些江西詩派詩人喜歡把詩歌寫得非常“苦澀”,寫得讓人感受到一種“非圓融”的境界,“生僻的典故”、“非常生澀的押韻”、“奇僻怪異的生字”為這個“苦澀”添了一把柴。梅堯臣的苦澀如此影響了那些後輩詩人的。

3長於敘事

唐代詩歌敘事的很少,多抒情。杜甫、白居易則是喜歡敘事一些。所以這二位在宋代分別成了江西詩派和“宋初白體詩人”的崇拜偶像。梅堯臣同樣如此,宋人廣泛受到了梅堯臣的影響,寫景敘事、鋪陳而成為作詩的基本手段:"敘事"是文學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梅堯臣在詩歌中加入敘事的成分,從而形成了一部分以敘事為主要表現手法的敘事詩。梅堯臣的敘事詩中包含了廣泛的題材,在藝術上採用日記體的形式記事,巧用轉折,敘事視角多變。梅堯臣的敘事詩拓展了前代敘事詩的題材範圍。梅堯臣有很多敘事

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詩,有六百多首佔其詩歌總量的近三分之一,數量可觀。《秋夜感懷》、《十二月十三日喜雪》、《吊石曼卿》等等都是非常有名的敘事詩歌;另外理論上北宋中期詩人在敘事藝術上求都扼要的的藝術趣尚相呼應而激賞短詩。宋代詩歌散文化的傾向大大加大了敘事的能力,所以對於宋代詩人中的敘事成分的增多出了杜甫、白居易等唐代詩人之外,處於宋初詩壇的梅堯臣也是功不可沒的。

4長於句律

歐陽修常常稱讚梅堯臣的詩歌是“句句精煉”,所謂的“句句精煉”就是善於文字鍛鍊和音律的補救。這個在後來的“江西詩派”身上有著非常明顯的體現,江西詩派的“煉字”和“拗救”都是出了名的。“煉字”來說

梅堯臣為什麼是宋代詩歌的“開山鼻祖”

就要“稱讚”陳與義了,作為重要宋詩流派江西詩派“一祖三宗”的“三宗”之一,他閉門造車,用被子蒙著頭尋思煉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是很熟悉的了。宋代詩歌為了體現詩歌的精煉與學人氣質,堅決不會像唐代詩人那樣為了意思或者境界而放棄音律和煉字,當二者衝突的時候他們會立刻放棄塑造一種圓融的境界而求一種聲律與境界的奇崛。這些特點在梅堯臣的詩歌中也是非常多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