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素(0):数据航道

by 杨学成

最近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先是3月30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继四中全会明确数据要素之后,首次将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并列。紧接着,4月7日,发改委和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一条宽广的数据新航道就此打开:

数素(0):数据航道

如果说农业时代依赖土地,工业时代依赖资本的话,那么信息时代就依赖数据。随着数据在社会各领域的渗透,当前社会的运转和经济价值的创造已经一刻都离不开数据。是数据在指挥几千万辆出租车和专车行驶在道路上,是数据在指挥外卖小哥和快递员穿行在大街小巷,是数据在指挥工业机器昼夜运转,也是数据架起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交易的中介、生产协作的纽带、社会治理的韧带。所以,数据已经要素化。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各种数据技术应用广泛,已经成为数据要素资源当之无愧的大国。根据IDC的估算,我国的数据资源到2025年将达到48.6ZB,占世界总量的27.8%,远超美国的17.5%。这意味着,在继人口红利之后,我国的数据红利正在蓄积。

人口红利让我们成为了世界制造工厂,数据红利将让我们成为世界赋能工厂。前者转化为商品,带动了外贸出口创汇,前提是供应链全球化进程;后者会重构经济地理版图,在数据空间复制全球化逻辑,要害是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打造。

目前,我国网民数量已经突破9亿人,连续12年稳居全球第一。在电子商务、社交应用、手机支付、游戏娱乐、本地生活服务业等各个数字经济领域全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这为我们加速利用数据要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量上,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字经济体,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

然而,我国的数据应用尚有很多问题,表现在:第一,数据要素的产业渗透相对浅层,在第三产业的数据渗透率已经达到17.2%,但第二产业仅为3.6%,第一产业只有1.3%,意味着我们的数字经济“虚火很旺”,在实体经济领域,远未发挥出数据要素的作用,脱虚向实将是未来最重要的数据要素分配方向。

第二,我国数据要素的南北、东西差距很大,数据要素的利用相当不均衡。在东部沿海地区,尤其是北上杭广深,我们已经构建起了相当完备的数字经济体系,研发创新活力十足,独角兽层出不穷;中部地区正在崛起,尤其是芯片和半导体产业发展迅猛;西北和东北尚是数据洼地。但中国的战略纵深也给出了更多腾挪空间,例如,数据要素有赖于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而大数据中心又有赖于电力供应,所以使得我们可以“东数西算”、“南数北调”,很多数据应用欠发达地区反而在数据中心建设上非常超前。这也会决定未来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走向。

第三,政务数据仍然是瓶颈问题。一方面,政务数据本身的建设和应用还有很多短板,公务员体系的数据素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数据即权力,如何整合和共享政务数据涉及到的是政务治理体系的重构与优化,这一点任重道远。政务数据质量高、规模大,占数据资源总量的比例非常高,但政务数据与产业的共享力度太低,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用到的数据来自政府的仅为7%,我国政府数据共享规模仅为美国的九分之一,政务数据对企业的赋能作用还未显现。

第四,数字经济的寡头效应明显,腾讯系和阿里系掌握了一半以上的数据资源,BAT总共获取了移动互联网近四分之三的流量,导致数据私域化现象越来越凸显,不利于基于数据要素的产业进步。未来可能会有两个方向,一是这些数据寡头主动开展“数据+”的相关业务,平台自身向基础设施演进;二是政府引导产业各界“+数据”。所以,政府数据、寡头数据、各行各业各态数据,三者势必会更深度重构,这里面既有重大机会,也有严峻挑战。

第五,数据治理尚无明确理念。相当于还没有为数据这条新航道构建起完善的交通信号灯、车流线、道路标识等系统,数据还没法做到有序流动。这涉及到数据确权、数据共享以及数据交易等各个方面。一条主线是,既然数据是要素资源,那么就必然可以交易,而交易的前提是确权。因此,数据如何确权?确权数据如何交易?交易数据如何衡量价值?这些都还是悬而未决的问题。

后面几节,继续探讨。

结论:把数据化成歌,留在山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