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入汛以来成都市平均降雨量已达到常年汛期降雨总量的86%

数据:入汛以来成都市平均降雨量已达到常年汛期降雨总量的86%

封面新闻 记者杨晨

近期,成都市持续经历区域性暴雨过程,针对此次降雨情况,成都市水务局联合成都市气象局、成都水文局在14日19时对雨情、水情、汛情进行回应。

全市平均降雨量已达到常年汛期降雨总量的86%

入汛以来,成都市降雨过程总体呈现“来得早、来得密、来得猛、范围广、成灾重”等特点。已发生8次区域性暴雨,13次局部强对流天气过程,仅6月23日以来,已经历6次区域性暴雨。

全市平均降雨量为647.4毫米(截至7月11日),已达到常年汛期降雨总量(752.9毫米)的86%,较常年同期偏多1.5倍,居历史同期第2位,仅比排名第一的2013年同期(661.4毫米)偏少约2%;全市1038个雨量站点的日降雨量共出现暴雨1259站次,大暴雨399站次,特大暴雨6站次,其中最大降雨在都江堰市玉堂镇龙凤村10社达367.5mm。

“7.11”强降雨天气持续时间长,从10日20时~12日08时,主要降雨时段是10日20时~11日20时。降雨10日晚发生于成都中部,11日凌晨移动到成都北部,11日白天再移动到成都中部。过程累计雨量大,全成都出现暴雨,成都中部、北部、东南部出现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主城区降雨达到120~180mm(大暴雨级别)。小时雨强大,全市最大小时雨强70mm,中心区域最大50mm。

对于持续强降雨原因,相关部门解释,高原降雨系统持续不断移动到四川盆地西部边缘,而成都刚好是受影响区域,导致降雨日数多,暴雨过程多。

华南到贵州到四川盆地中低层,始终维持东南风、南风,把南海和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到成都地区,给降雨提供了充足的“子弹”,导致雨强大,累计雨量大。西北方向移动来的降雨系统受四川盆地东部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台风)的阻挡,无法快速东移出成都区域,导致降雨时间长。

中心城区累计降雨量达150~330 mm

入汛以来,特别是6月下旬以来,成都市出现持续强降雨天气过程,致使城区部分下穿隧道、街道路面、沿河居民区等低洼区域不同程度积水,造成了一定洪涝灾害。

尤其是“7.11”大暴雨天气过程,造成中心城区、彭州市、新都区、郫都区等地局部区域出现内涝积水,特别是金堂县城部分被淹,给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7月10日~12日,中心城区及其上游都江堰、温江、郫都、新都等地累计降雨量达150~330 mm。清水河、府河、锦江等流经中心城区的江河水量剧增,加之前期成都连续强降雨,导致上述河流高水位运行。锦江天府新区华阳等部分河段发生漫堤现象。成都市排水按重力流设计,河流上涨淹没雨水入河排口形成顶托,致使排水系统排水能力大幅度降低,部份地势低洼区域出现内涝积水。如:天府三街、天府五街、华府大道等路段积水。

强降雨形成的区间径流是此次金堂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入汛以来,全市共有10条次河流超过警戒水位或保证水位,其中7月11日18时40分,沱江三皇庙水文站洪峰流量达7810m3/s,超过警戒水位4.44m,超过保证水位2.64m,为三皇庙水文站建站以来历史第二大洪水。

金堂县位于沱江上游,地处北河、中河、毗河三河汇合口,本次降雨过程中北河、中河、毗河三河上游来水不大,合计约2000 m3/s,其中来自岷江流域流入沱江流量仅为300m3/s。而7月10日8时至11日12时沱江流域的什邡、绵竹、广汉、青白江、彭州、金堂、龙泉驿、新都等平原地区普降大暴雨,个别点位达特大暴雨,最大降雨位于绵竹市绵远河金鱼雨量站达267mm。强降雨形成的区间径流是本次“7.11”金堂洪水形成的主要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