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素(0):數據航道

by 楊學成

最近要學習的東西實在是太多,先是3月30日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繼四中全會明確數據要素之後,首次將數據要素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等要素並列。緊接著,4月7日,發改委和中央網信辦印發《關於推進“上雲用數賦智”行動 培育新經濟發展實施方案》,一條寬廣的數據新航道就此打開:

數素(0):數據航道

如果說農業時代依賴土地,工業時代依賴資本的話,那麼信息時代就依賴數據。隨著數據在社會各領域的滲透,當前社會的運轉和經濟價值的創造已經一刻都離不開數據。是數據在指揮幾千萬輛出租車和專車行駛在道路上,是數據在指揮外賣小哥和快遞員穿行在大街小巷,是數據在指揮工業機器晝夜運轉,也是數據架起了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樑、交易的中介、生產協作的紐帶、社會治理的韌帶。所以,數據已經要素化。

我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各種數據技術應用廣泛,已經成為數據要素資源當之無愧的大國。根據IDC的估算,我國的數據資源到2025年將達到48.6ZB,佔世界總量的27.8%,遠超美國的17.5%。這意味著,在繼人口紅利之後,我國的數據紅利正在蓄積。

人口紅利讓我們成為了世界製造工廠,數據紅利將讓我們成為世界賦能工廠。前者轉化為商品,帶動了外貿出口創匯,前提是供應鏈全球化進程;後者會重構經濟地理版圖,在數據空間複製全球化邏輯,要害是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打造。

目前,我國網民數量已經突破9億人,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在電子商務、社交應用、手機支付、遊戲娛樂、本地生活服務業等各個數字經濟領域全都是世界最大的市場,這為我們加速利用數據要素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總量上,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字經濟體,數字經濟在GDP中的佔比已經超過三分之一。

然而,我國的數據應用尚有很多問題,表現在:第一,數據要素的產業滲透相對淺層,在第三產業的數據滲透率已經達到17.2%,但第二產業僅為3.6%,第一產業只有1.3%,意味著我們的數字經濟“虛火很旺”,在實體經濟領域,遠未發揮出數據要素的作用,脫虛向實將是未來最重要的數據要素分配方向。

第二,我國數據要素的南北、東西差距很大,數據要素的利用相當不均衡。在東部沿海地區,尤其是北上杭廣深,我們已經構建起了相當完備的數字經濟體系,研發創新活力十足,獨角獸層出不窮;中部地區正在崛起,尤其是芯片和半導體產業發展迅猛;西北和東北尚是數據窪地。但中國的戰略縱深也給出了更多騰挪空間,例如,數據要素有賴於大數據中心的建設,而大數據中心又有賴於電力供應,所以使得我們可以“東數西算”、“南數北調”,很多數據應用欠發達地區反而在數據中心建設上非常超前。這也會決定未來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的走向。

第三,政務數據仍然是瓶頸問題。一方面,政務數據本身的建設和應用還有很多短板,公務員體系的數據素養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數據即權力,如何整合和共享政務數據涉及到的是政務治理體系的重構與優化,這一點任重道遠。政務數據質量高、規模大,佔數據資源總量的比例非常高,但政務數據與產業的共享力度太低,當前企業生產經營中用到的數據來自政府的僅為7%,我國政府數據共享規模僅為美國的九分之一,政務數據對企業的賦能作用還未顯現。

第四,數字經濟的寡頭效應明顯,騰訊系和阿里系掌握了一半以上的數據資源,BAT總共獲取了移動互聯網近四分之三的流量,導致數據私域化現象越來越凸顯,不利於基於數據要素的產業進步。未來可能會有兩個方向,一是這些數據寡頭主動開展“數據+”的相關業務,平臺自身向基礎設施演進;二是政府引導產業各界“+數據”。所以,政府數據、寡頭數據、各行各業各態數據,三者勢必會更深度重構,這裡面既有重大機會,也有嚴峻挑戰。

第五,數據治理尚無明確理念。相當於還沒有為數據這條新航道構建起完善的交通信號燈、車流線、道路標識等系統,數據還沒法做到有序流動。這涉及到數據確權、數據共享以及數據交易等各個方面。一條主線是,既然數據是要素資源,那麼就必然可以交易,而交易的前提是確權。因此,數據如何確權?確權數據如何交易?交易數據如何衡量價值?這些都還是懸而未決的問題。

後面幾節,繼續探討。

結論:把數據化成歌,留在山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