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寫當中常見的別字(五)

蟬連()冠軍 蟬連 :綿延不斷;連續相承。《史記·陳杞世家》 唐 司馬貞 述贊:“蟬聯血食,豈其苗裔?”

陳陳相應() 陳:舊;因:沿襲。原指皇倉之糧逐年增加,陳糧上壓陳糧。後多比喻沿襲老一套,無創造革新。出《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懲前斃()後 懲:警戒;毖:謹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錯誤,吸取教訓,使以後謹慎些,不致再犯。出《詩經·周頌·小毖》:“予其懲而毖後患。”

殺一警()百 儆:警告。處死一個人,藉以警戒許多人。出自《漢書·尹翁歸傳》:“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

吃裡爬()外 接受這一方面的好處,卻為那一方面賣力。也指將自己方面的情況告訴對方。出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六:“人心隔肚皮,備不住有那吃裡扒外的傢伙走風漏水,叫韓老六跑了。”

斥之以鼻() 嗤:譏笑。用鼻子吭聲冷笑。表示輕蔑。出《後漢書·樊宏傳》:“嘗欲作器物,先種梓漆,時人嗤之。

衝()耳不聞 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出《詩經·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憂心沖沖(忡忡) 忡忡:憂慮不安的樣子。形容心事重重,非常憂愁。出自《詩經·召南·草蟲》:“未見君子,憂心忡忡。”

出奇致()勝 奇:奇兵,奇計;制勝:奪取勝利。出奇兵戰勝敵人。比喻用對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勝利。出《孫子·勢篇》:“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出人投()地 指高人一等。形容德才超眾或成就突出。出北宋·歐陽修《與梅聖俞書》:“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

處心集()慮 處心:存心。積慮:蓄謀很久。出《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傳頌(誦)一時 誦:稱誦、傳述。在某一個時期內,人們到處傳述。

吹毛求刺() 求:找尋;疵: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

從常()計議 意為慢慢兒地商量,也形容從長遠的角度考慮。出《左傳·僖公四年》:“筮短龜長,不如從長。”

粗製爛()造:指製作粗劣,不講究質量;不負責任,草率行事。濫:過多,不加節制。出魯迅《花邊文學·商賈的批評》。

措火積薪():把火放到柴堆下面,比喻潛伏著很大危險。厝:放置。出《漢書·賈誼傳》:“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錯()手不及:事情突然出意外,一時無法對付。出元·無名氏《千里獨行》楔子:“咱今晚間,領著百十騎人馬,偷營動寨,走一遭去,殺他個措手不及。”措:放置,安放。

大放獗()詞:原指鋪張詞藻或暢所欲言,現指大發議論(多指錯誤言論)。厥:其;詞:亦作“辭”。出自唐·韓愈《祭柳子厚文》:“玉佩瓊琚,大放厥詞。”

大聲急()呼:大聲而急切地呼喊,以引起人的注意或使人醒悟。疾:急,快。出唐韓愈《後十九日覆上宰相書》:“行且不息,以蹈於窮餓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聲而疾呼矣!”

大廷()廣眾:人群聚集的公共場所。庭:院子;院落。出《孔叢子 公孫龍》:“使此人於廣庭大眾之中,見侮而不敢鬥,王將以為臣乎?”

虎視耽耽(眈眈):如老虎要撲食時那樣注視著,形容貪婪地地盯著。眈眈(dāndān):注視的樣子。《周易·頤》:“虎視眈眈,其欲逐逐。”

得不嘗()失:所得的利益抵償不了所受的損失。償:抵補。出北宋·蘇軾《和子由除日見寄》詩:“感時嗟事變,所得不償失。

得壟()望蜀:原指取得隴右,還想取西蜀,現比喻貪得無厭。出自《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

當人不讓():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出《論語·衛靈公》:“當仁,不讓於師。

倒打一把():意為自己做錯了,不僅拒絕別人的指責,反而指責對方。出清·文康《兒女英雄傳》:"我輸了理可不輸氣,輸了氣也不輸嘴。且翻打他一耙,倒問他!"

掂斤撥()兩:掂、播:託在掌上試輕重。比喻在小事情上過分計較。出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任憑人說短論長,他不怕掂斤播兩。”

草木雕()零:凋:衰落;零:(草木花葉)枯萎而落下。

凋()蟲小技:"雕龍"指寫文章,"雕蟲"指寫書法。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蟲"是蟲書,也叫鳥蟲書。

調()以輕心:掉:擺動;輕:輕率。對事情采取輕率的漫不經心的態度;不認真當回事。

吊(調)虎離山:比喻用計使對方離開原來的地方,以便乘機行事。出《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山計,一戰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