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圖:來自網絡

民間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玩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我是80後,小時候一進臘月,母親就會大掃除。用一根長棍綁住掃把,掃屋頂的屋衣。邊動手邊言語“掃恁的陳還恁的新,該恁的四兩還半斤”。

母親還說,臘月裡注意著點,儘量不要打碗。如果不小心打爛了,要在撿拾碎片的時候說“歲歲平安”圓回來。

臘八這天,母親要用高粱縫“刷帚”。由於老家方言“臘八”發音和“拉把”幾乎相同,“刷帚”發音“發福”。所以母親在臘八當天穿刷帚夠用一年的刷帚,希望自己拉把的孩子發富發福。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過年二十左右要用油炸丸子,之類。用筐子盛,怕染油,所以要用鏊子烙饃墊在筐底。父親燒鏊子,母親擀麵,通常第一個不叫我們吃,母親說,吃第一個烙饃會“皮臉呱唧”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還有炸丸子時,自己家的笊籬不夠用,要去借鄰居家的。母親會囑咐:如果別人家正在炸丸子,要說“

您快過好嘍唄”!千萬別說“快過完嘍唄”!我去鄰居嬸子家照母親教的一問,嬸子嗓門一高“快好了”!

二十三是小年,灶王爺上天的日子。母親會買一些麻糖祭灶,擺在堂屋八仙桌子上,恭恭敬敬的說,灶王爺您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一般要在二十五左右蒸年饃。母親要蒸糖餡發饃 、菜饃、紅薯餡的豆包。

面起子都是自家平時留的,是發頭,過年時不外借。和好發麵坐在更大的有溫水的盆裡。面發成蜂狀,使勁盤面,盤的面發光。醒十來分鐘,蒸的饅頭又白又大,在院落門口的空氣裡都飄著麥香。

小時候大都是父親寫春聯,不光寫自家的,還幫鄰居寫。除夕中午貼春聯,把去年母親又會囑咐麥缸貼“五穀豐登”,豬圈羊圈貼“六畜興旺”,對著大門貼“出門見禧”,堂屋門旁貼“滿園春光”,門頭 “勤儉持家”,床頭貼“身體健康”,自行車貼“日行千里”,平車貼“力頂千斤”·······大門口貼的門神要對著臉,門神揹著臉一年裡家裡人多會生氣翻臉。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除夕那天就要準備大年初一的餃子。第一個餃子包上硬幣,春節那天吃到的人就是“有福”,具體什麼“福”,我們能想像到的所有美好事情吧。餃子包好放在簸箕裡用紅紙或報紙蓋上,紙上面壓住幾個硬幣。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除夕包好餃子,母親就給菜刀刃包上一片面,給剪刀用線纏住嘴。母親說它們也都過年。還囑咐我大年初一不要做針線活兒。

除夕晚上,母親打掃好,母親說井官老爺也過年,大年初一不壓水,初二要給井磕一個頭再壓水。除夕接兩桶水,大鍋裡盛多半鍋水。鍋臺上放著新添置的碗,添碗添人口。

我們最高興的是母親要給我們壓歲錢“壓腰”。其實小時候收到的壓歲錢都是兩毛,五毛後來五塊,最多十塊,再大一點就不給了。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豐縣老家人都說起得早過得好。稱餃子叫扁食。於是有精力旺盛的年輕人三四點就起來燒水下扁食,下扁食時要放鞭炮。家裡守孝的下水餃則不放鞭炮吃三年“啞巴扁食”,不貼春聯。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初一早起一家人起床洗臉水不能倒掉。都說水是財,不能潑出去,要盛在桶裡。還有三天不能掃地,掃地也要存在門後邊。

引柴火把鍋裡水燒開,在暖水瓶裡放白糖。母親說,那是寓意一年都喝不完的甜蜜。

之後下水餃煮雞蛋。水餃打四遍水就出鍋,母親會盛一碗餃子放在過門口貼的灶王爺面前恭恭敬敬的說“老灶爺爺,開鍋您先吃,有事您先知”。

接著母親會再盛一碗敬天地,邊端碗邊言語“小扁食兩頭尖,放在鍋裡穿三穿,金勺子舀銀碗端,端門外敬老天,敬的老天心歡喜,一年四季保平安”!

盛好扁食,爸媽會領著弟弟去給奶奶磕頭,回來再吃飯。餃子要蘸蒜汁,母親說,過日子,要會算。吃過飯,爸爸和幾個叔一起,媽媽和嬸子一起溜著給村裡長輩磕頭。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中午一般煮雞湯或羊湯。都是為了討吉利,吉祥。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其實民間過春節還有許多風俗,這些僅僅是母親教給我的一部分。過春節這些禁忌風俗傳承至今。不僅說明了華夏文明中,人們對"食”文化的珍惜與敬畏,更表達了人們對明天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待。

蘇北豐縣過年的風俗與禁忌,和你們那裡一樣嗎

新的一年,願人們身體健康,闔家歡樂,心想事成,大吉大利,五穀豐登,人丁興旺,財源滾滾,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