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后第一个春天 七里海湿地成了候鸟“加油站”

在天津七里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第39届“爱鸟周”宣传启动仪式上,16只被救候鸟放飞天空,2万斤鱼苗增殖放流,草长莺飞万物生。七里海湿地修复后的第一个春天,大量候鸟在这里停留和栖息繁衍,成为候鸟迁徙的一个重要“加油站”。

修复后第一个春天 七里海湿地成了候鸟“加油站”

七里海湿地从2018年底开始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截至去年底,核心区全部退渔还湿,原先寸草不生的2万亩鱼塘坑底逐步恢复成植被覆盖区。由于疫情影响,今年在比原计划晚开工1个月的情况下,既要保证工程质量、工期进度,又要避开候鸟迁徙、繁衍、栖息,为此,七里海管委会抢抓工期,在3月底完成了湿地修复工程中涉及的所有土方工程。七里海管委会修复保护工程科科长刘乐乐介绍:“后期项目将及时跟进,保证6月底完成修复的各项工程,确保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达到效果,为鸟类栖息做好后方保障。”

修复后第一个春天 七里海湿地成了候鸟“加油站”

据悉,通过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方式,七里海的生态面貌有了明显好转,野生候鸟的种类也从182增加到了251种,数量从每年约20-30万只增加到40-50万只。东方白鹳、白琵鹭、天鹅等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明显增多,曾在七里海消失10多年的震旦鸦雀、中华攀雀、文须雀等全球性近危鸟类又重返七里海。护鸟志愿者王建民说:“湿地的健康情况与物种丰富程度有关,这和人们对于爱护环境、爱鸟护鸟意识的增强是分不开的。”

修复后第一个春天 七里海湿地成了候鸟“加油站”

据了解,今年在中央、市级财政的支持下,宁河区再发两笔专项债,募集资金22.4亿元,专门用于七里海生态建设。“通过实施修复工程,逐步提升湿地生态环境,不间断地巡查和保护好七里海的湿地生态环境。通过落实七里海生态保护的长效机制,生态保护和野生动物保护方面的宣传,让群众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七里海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党组书记、主任陈力说。(记者岳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