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订单预支为铝后市埋下隐忧


近期,阿拉丁(ALD)调研了解,4月份以来国内铝棒、铝锭需求整体好于市场预期,主流消费区铝棒加工费攀升至800元以上的水平,铝锭出库量也呈现出明显的旺季特征,铝锭从前期的低位回升,至4月13日回到11800元上方,棒企、杆企也普遍反馈来自于下游终端市场的订单呈现出明显好转态势,铝加工原料市场走势明显好于前期预期。

从目前各渠道反馈的情况看,在铝价基准价回落至11500元关口下方后,来自于非实质性的采购需求推动国内铝价基准价的回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部分大型贸易商入场囤货。阿拉丁(ALD)调研了解,华南地区部分贸易商入场采购,囤货量甚至超万吨;且部分贸易商前有高成本库存,通过补充新的库存方式降低整体库存成本。

其二,部分大型铝型材企业在中长期订单支撑下,采用锁量锁价的模式锁定部分货源;部分铝型材企业反馈,在国内稳增长政策推动下,建筑铝型材需求有望明显好于预期,在企业中长期大客户订单支撑下,公司通过期货、现货等多种模式锁定超万吨铝资源。

其三,部分外部资本入场采购,在前期国内电解铝完全成本超12700元的情况下,部分外部资本出于投资、资产保值等因素的考虑入场采购。阿拉丁(ALD)调研了解,部分几年未曾介入铝市的外部资本入场采购铝锭,动辄千吨的采购量助推铝市火热;

其四,部分终端制造企业签订长单,采用下单不提货、通过上游代加工等模式锁定公司上游铝原料。

针对当前铝价走势的超预期,阿拉丁(ALD)认为虽然非实质性订单烧旺了四月,却引起铝产业链的链式反应:

首先、无论是贸易商的提前囤货、还是铝下游加工企业普遍存在的锁量锁价、下单不提货,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五六月份的实际订单量。且从外贸的角度看,四月将是国内铝加工企业出口的实际影响月,四月放大的非实质订单量,在掩盖4月需求降低的同时,实际需求降低的实际效益将在此轮囤货需求后展现出来。

其次、电解铝原料成本降低、铝价回升,减缓铝厂的实质性减产效应。这将延长国内铝厂减产带来的供应收缩。且在当前电解铝原料明显下滑情况下,以中铝为代表部分铝厂采取了极限降本的措施来减轻企业负担,同时电解铝现金成本的下滑也在改变部分铝厂的销售策略,这都将进一步释放铝原料的市场供应。

图1 非实质性订单带来国内铝产业链链式传导效应

需求订单预支为铝后市埋下隐忧


以此来看,4月非实质性订单放大了铝加工原料的实际需求,掩盖了疫情影响带来的需求端萎缩,在带动铝价基准价及铝初级加工品加工费回升的同时,也将延长供应端铝厂的减产周期,且在原料成本降低、铝厂销售策略转变推动下,带来铝加工原料的再次累库行情,这也意味着4月份的非实质性订单不仅提前预支了部分五六月订单,其带来的链式传导效应也会从心理面压制后期新增订单的释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