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当头,你的企业还能支撑多久?

在阅读本文前,请您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您可以经常收到这类型的干货分享。如果您觉得本文讲的内容对您有帮助,欢迎点击文末下方的“收藏”及“转发”。

庚子年多难。人类历史上从公元前430到前427年的雅典鼠疫、中世纪欧洲的黑死病到2003年中国的SARS病毒,已经经历了十次瘟疫的洗礼。2020年在中国经历1840年的鸦片战争、1960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六十年一轮回,新型冠状肺炎这一黑天鹅腾起了翅膀。

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多米诺骨牌,令众多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疫情来袭,大量的餐饮、酒店、影院、航运、旅游等受到严重冲击,房地产、建筑、金融服务等也难以幸免。肺炎疫情对部分企业来说,迎来了生死大考。

西贝餐饮创始人贾国龙近期接受记者采访,该集团2万名员工,春节期间已经暂时停业了400家全国门店,目前账上的资金加上银行贷款,最多支撑三个月。餐饮巨头如此艰难,那些中小型企业情何以堪?

几天前一位从事小型餐饮的老板吐槽,门店面临停业,员工无奈中遣散三分之一,冰箱中大量的存货不知如何处理,春节期间初一到十五预计净利润30万打了水漂,辛苦创业几年一夜回到解放前,中产阶层重新回到社会底层。

一位制造业工厂的老板算过一笔账,厂里每停工一天,损失1.5万元。如果疫情5月份才结束,半年没有进账,仅仅房租、人工和各种费用,就足以压垮一个多年苦心经营的工厂。

一本财经近日报道,一家保险经纪公司业务负责人透露,疫情后该公司线下签单量只剩下5%,缩减量高达95%。疫情发生后不能像以往一样每天当面拜访客户签单。保险营销人员没有底薪,如果没有新的签单保险公司和员工都无法存活。更要命的,严重影响团队稳定性。如果疫情持续三个月,公司内部人员流失恐怕高达50%。

各行各业,凡此种种,这样的现实案例已经屡见不鲜。挺过来,活下去,成为众多企业的心底呐喊。

疫情当头,你的企业还能支撑多久?

然而,巴掌总有正反两面。二战时期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有句至理名言,悲观主义者在每个机会里看到困难,乐观主义者在每个困难里看到机会。其实每场重大危机中都孕育着无限的机遇,只有把握住机会的企业,才能绝处逢生,枯木逢春。

2003年的非典,阿里巴巴集团有位女工感染,包括马云在内的阿里集团500名员工全部被隔离,只能在家办公。马云没有抱怨,没有气馁,他以敏锐的商业眼光发现了在线购物的无限商机,于是当年5月10日,淘宝网诞生。

面对病毒这一人类的顽疾,早在2005年,远大科技集团就研发了臭氧空气净化机,可以在0.1秒的时间内杀灭99.22%的“非典”病毒和99.9%的其他病毒。今年1月22日,远大向武汉协和医院捐赠4台具有杀菌作用的远大静电空气净化机和100多个移动肺保。1月30日,该公司向长沙两大医院捐赠100台静电空气净化机和移动肺保。目前该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同样是面临2020年的肺炎疫情,在线教育、在线游戏、短视频、直播等行业则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据统计,港股上市的新东方股价在1月20日到2月4日期间上涨了20%,疫情下,全国各地中小学停课,曾经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在线教育迎来了爆发增长的春天。

同样是饱受冲击的保险行业,及早转型从事互联网保险的平台在疫情期间的业务量反而激增,有特别擅长线上签单的保险团队,一天可以签260多单疫情定制险。而习惯了传统线下展业的传统保险公司,则面临巨大的危机。之前没有提前布局和培训,根本来不及推广应用线上系统,获客签单面临极大困难。

疫情当头,你的企业还能支撑多久?

正如财经作家水木然所说,不是商业越来越难了,而是商业的业态在升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只有适应变化的物种才能在自然和人类社会中获得新生。同样的道理,疫情是一面折射现实的镜子。对企业来说,不是世界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是我们应对时代变革、求图思变的步伐太慢。

正和岛有句精辟的总结说得好,此次疫情对所有的企业都是一次倒逼:对早该倒闭的,逼你倒闭;对早该转型的,逼你转型;对曾对新兴产业观望犹豫的,逼你进入!对于当前的企业来说,如果能抓住机遇转型升级,调整运营战略和发展方向有必要性。如果一时做不到,起码要保住自己的核心团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马云说过,我们相信一件事,今天很艰难,明天更艰难,后天很美好,但大多数人死会在明天晚上。面对系统性风险,祝愿您的企业能熬过这艰难的几个月,逢凶化吉,获得新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