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本文由小熊论职场原创:人一生都寻找的“舒适区”,到底是要逃离,还是只是个虚无的理论?

二丫家养了一只狗,肥头大耳,还有一只叫恬恬的猫,个头不大,但是很灵敏。

最早之前,是狗先回来的,那只猫是在路上捡回来的野猫。

从小受尽了狗的欺负,每次到放饭的时间,狗总是第一时间抢走那条已经不会动的鱼,甚至从猫的嘴里。

在长满野草的老房子旁,有一颗不大的树,光秃秃的枝干很是引人注目。

树的旁边就是一个快塌掉的房子,平时只用来堆放一些残次品。

在猫回来的一个月后,突然发现,每次放饭的时候,它总是第一时间叼起鱼,以飞一般的速度爬到树上,并不做停留。

直接跳跃到屋顶。

从此再也没见过狗吃到过鱼,在树下吠的次数倒是见了不少。

久日久之,猫习惯了在上面晒太阳,甚至是久久的不肯下来,它一定觉得那时候,很幸福。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如果谈论“舒适区”,恬恬的房顶一定算的上它的舒适区,而它在那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它的鱼?

它应该逃离吗?应该和那只肥头大耳的狗来一次生死决斗,最终使自己更加强大吗?

其实生活并不需要这样,有时候人要学会找适合自己的舒适区,而不是非黑即白的去逃离。

人总喜欢做自己习惯做的事情,久日久之,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跟舒适区无关,其实你更应该做的是找一个适合自己学习的“舒适区”。

小A进入一家企业的时候,第一次参加会议,就感觉满公司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每天都充满了力量!

这让她觉得很幸运,终于找到了一个正能量的组织。

而且直属领导是一个很强调人格的人,特别是经常提醒她们:“你们还年轻,应该多干,少待在舒适区里面”。

这样日复一复的教导,让这个公司有了一个不成文的现象。

每到午休的时候,大家总喜欢歪歪扭扭的坐在工位上,交谈着一些天马行空的事情,隔一会忙会工作。

小A不喜欢这样的氛围,她觉得很乱,且低效。

于是慢慢的,一到午饭后,她习惯拿着笔记本电脑,端上一杯速溶咖啡,来到天台的位置,看一会书,然后小眯一会,有必要的话也会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曾一度被同事调侃肯定是谈了对象,而领导也开玩笑说:“你看大家都在干活呢,你怎么跑去休息啦?”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职场当中无处不在的“群体影响”,有时候反倒成了我们进步的绊脚石,甚至让自己失去自我。

群体影响的因素有时候会让自己误以为自己所喜欢的就是“舒适区”,而强迫自己进入别人的阵地时,往往是效率极低,甚至影响工作的心情。

为了杜绝这样的影响,其实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和那只猫一样,给自己找一个可以激活自己潜能的“舒适区”。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罗森塔尔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所针对的对象是一群天真的孩子。

罗伯特·罗森塔尔对学校校长说自己选中了几个孩子,都是比较有潜力的那种,希望校长为他保密,不要把这些消息告诉孩子们。

但是这些名单上的学生,只是随机抽取的几位而已,这也是为了验证试验目的:人的潜能其实是可以通过外界条件激活的。

果不其然,最后这些孩子在老师的鼓励下,成绩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变得真的优秀起来。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校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确实把她们当优等生去对待,去关心,去鼓励。

其实这等于是在无形当中给孩子建造了一个“舒适区”,而孩子在舒适区中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重点:在这个实验当中,首先谎话就杜绝了不好的群体影响,因为罗伯特首先就告诉你了,这是优秀的孩子,校长、老师都会觉得他们是对的,是聪明的,只会给更多的鼓励。

而小A的领导不是,她觉得小A的做法是有违背自己意识的,说白了,她觉得这样的行为不够优秀,那些慵懒的躺在工位上的才是优等生。

如果别人给不了自己合适的舒适区,那么你一定要自己学会建造,哪怕是离开,或者拒绝这样不好的群体影响。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在职场当中要想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区”,你有时候必须学会远离一些“垃圾人”。

有这样一个场景,甚是熟悉。

当小A被领导批评以后,某同事B会说这样的话:“你真没用,领导这样说你了,你都能忍?”,换做是我的话我一定会怼回去。

其实往往说这样话的人,在领导跟前乖的跟猫一样。

但是你不可否认她确实影响了你的思维,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认知,你会开始怀疑,是否自己真的很弱弱。

“垃圾人定律”不仅仅适合我们职场,同样适合我们的生活,在生活当中总有一些人会把满满的负能量倾泻给你,甚至让你去做一些错误的事情。

如果你不清晰的理解这个概念,你会为了对方的一句话去和领导争论,甚至会对方影响的对公司,领导失去信心,最终产生离职的想法。

而这仅仅是因为这些人一句不负责的话,或一个她自己觉得是玩笑的行为。

面对这样的情况,你大可轻微一笑,在内心告诉自己:“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就好,即使暂时不明白也给自己一些思考的时间,而不是马上赞同对方的观点。”

只有真的学会远离这些人,杜绝这样的群体影响,你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区,并在里面充实自己,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其实每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在寻找那个舒适区,只是因为暂时没得到,所以选择不停的逃离。

学会拥抱舒适区,有时候是激发自己潜能的一种手段,甚至可以把自己的优势无限的放大。

积极心理学之父”马丁.塞利格曼教授曾在《真正的幸福》一书中提出过这样的一个概念:“幸福生活就是把自己的优势无限放大,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着重去探索自己擅长做的事情”。

只是你感觉幸福了,做的是自己擅长的事情,你才能在短时间呢取得比较优秀的成就,并且让你更加自信, 这时候你会在舒适区中想着怎么去把事情做的更好,久日久之,你的技能会越发的高深,从而完成蜕变。

反思下去,如果那只叫恬恬的猫,不事先找到一个舒适区,它可能一条完整的鱼都吃不到,何谈幸福呢?

在寻找幸福的路上,有时候需要坚持,不能因为暂时的没有,而怀疑自己的定位,马云曾说过,你只有在一条路上坚持走下去,你才能把这件事做到极致。

而在职场里面,我们应该坚持的,毫无疑问的去寻找这样一个能激发我们的“舒适区”。而不是随波逐流,做一些假逃离或伪努力的事情。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如何辨别哪些是需要我们逃离的舒适区,哪些是要我们努力寻找的?

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舒适区,好比是建造或装饰一个自己心仪的房子,让自己可以在里面轻松快乐的学习,且不受影响。

在这里建议大家真正明白3W1H行为处理法(秘制武器):

W是what的简称,我们需要找出三个“什W”。

第一:什么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且擅长的?

注意这里的W代表的不是单独的喜欢,或者单独的擅长,而是喜欢且擅长。

举例说明,一个擅长游泳的人,即使喜欢跳高,也不能把自己的重心放在跳高上面,这样的行为是违背这个行为处理方法的。

你可以这样去寻找自己的第一个W,首先,在一张白纸上写下几个自己初步认为自己的爱好,比如写作,旅游,做美食等等都行,最好是5个左右。

然后再这5个当中去选出3个你觉得你最擅长,且有过实际操作经验的,选择保留。

第二: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且现实的?

这里所针对的目标就是上一步所选出的3个爱好了,你会发现里面很可能就有一个是你现在需要的,且比较容易实现的。备注保留出来这最后的一个爱好。

假设选择了“写作”。

第三:什么是自己马上要准备的,且负担的起的?

到这一步,我们的目标就比较清晰了,比如我需要准备一个平台,一本书,一支笔,一个我心仪的环境即可。

H是how的简称,最后我们需要找出一个“H”即可

什么样的人或环境是需要我们远离的,即影响我们实施上述计划的事或物。

举例,当我准备写作的时候,我是有必要拒绝一些无意义的聚会的,甚至杜绝和某些人交往,比如小A要完成上天台学习的目标,必须远离那群做样子的同事。

H找出来之后,记得加重标记在备忘录中,这是你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时间吧,从这开始你就是开始打造自己的“舒适区”了,而且不用逃离,你只需要尽力的去享受即可。


舒适区:其实人一生都在寻找,上房顶的猫,只是为了安心的吃完鱼

END:

人,真的适合拥有这样的一个舒适区去学习更多的知识,知识改变生活,有质量的生活才会让你幸福。如果那只猫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又何谈幸福呢?

并不是所有时候都要冲锋陷阵,懂得“游击战”的打法可能不会让自己那么累,且极其低效。

#423头条知识节#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