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孩子穿舊衣服被嘲笑,“與眾不同”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和貶低

有位寶媽說她被親戚嘲笑了,因為給孩子穿舊衣服。這讓她感覺不可思議,自己並不是差那個衣服錢,而是認為別人好心給的舊衣服又不爛,而且孩子穿著安全舒適又環保。

大家都勸她堅持自己的正確觀點,別去管那些愛虛榮的人。有人說:“有些窮怕了不自信的人才需要華麗外包裝。”還有人說:“穿舊衣服本身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培養,把孩子教育的那麼物質,真的好嗎?”

給孩子穿舊衣服被嘲笑,“與眾不同”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和貶低

相信很多家長給孩子穿過舊衣服,這肯定沒啥錯,而且有些舊衣服穿著確實更安全舒適,在一定意義上還為環保節能做了貢獻。

但是不得不說,孩子小無所謂,大了需要注意點!孩子穿不穿舊衣服不是重點,重點是——穿舊衣服會不會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

“與眾不同”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和貶低

有一本書叫《教養的迷思》,副標題是“父母的教養方式能否決定孩子的人格發展?”作者朱迪斯·哈里斯在書中提到:

父母無法阻止自己的孩子不被群體做負面的角色匹配,然而,父母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在某種程度上,他們對孩子的外表有一定的控制力,讓孩子看起來正常、有吸引力,因為外表的確很重要。“正常”指給孩子穿其他孩子都穿的衣服。你可以做這樣一些事情,讓你的孩子具有“吸引力”,例如,帶有皮膚問題的孩子去看皮膚科醫生,帶牙齒不整齊的孩子去看牙科醫生。

隨著孩子長大,他們肯定要融入群體環境中去。在群體環境中,與別人不一樣往往並不是一件好事,很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如果“與眾不同”是相對不好的一方面,還容易受到貶低、嘲笑。

給孩子穿舊衣服被嘲笑,“與眾不同”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和貶低

所以,3歲以前的孩子穿舊衣服可能沒啥,3歲以後孩子進入幼兒園,有些雖然沒破,但是看起來明顯脫色的舊衣服,儘量不要讓孩子外出穿了。

也許家長認為,為什麼要這麼在乎別人的看法?只要洗乾淨了,舊衣服穿在身上踏實、自在,乾淨整潔就好。這是你自己的觀點,觀點本身沒錯,但是孩子不這麼認為。

給孩子穿舊衣服被嘲笑,“與眾不同”容易受到群體的排斥和貶低

兒童和青少年群體也會以貌取人,和大人一樣。尤其是孩子和你提過不想穿別人送的舊衣服,你最好不要總拿“勤儉是美德”、“乾淨整潔就好”這些大道理說話。道理都是正確的,但是以孩子的心態和認知,他們會不會懂?心態能不能達到那個高度?很難!

孩子往往更在意群體對他們的評價,而不是那些大道理,孩子不希望自己與眾不同。

育兒貼士:家長的正確觀念,用到孩子身上未必正確。穿舊衣服是美德,但是需注意不要因此影響孩子的人格發展。我們不希望孩子攀比,但也不能“委屈”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