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杰出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世称“文衡山”,也是“四绝”的全才,在画史上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留有著作《甫田集》。文徵明为人谦和而耿介,宁王朱宸濠因仰慕他的贤德而聘请他,文徵明托病不前往。正德末年因为岁贡生荐试吏部,授翰林待诏。他不事权贵,尤不肯为藩王、中官作画,任官不久便辞官归乡。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其与沈周共创“吴派”。因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故称“文待诏”、“文贞献”。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惠山茶会图》

《惠山茶会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设色,纵21.9厘米,横67厘米。本幅未署款,钤印“文徵明印”、“悟言室印”。前幅蔡羽书序,记该图作于正德十三年戊寅(1518年),时文徵明49岁。后纸蔡羽、汤珍、王宠三家书诗,顾文彬题记。据蔡羽序记,正德十三年二月十九日,文徵明与好友蔡羽、王守、王宠、汤珍等人至无锡惠山游览,品茗饮茶,吟诗唱和,十分相得,事后便创作了这幅记事性作品。画面采用截取式构图,突出“茶会”场景,在一片松林中有座茅亭泉井,诸人冶游其间,或围井而坐,展卷吟哦,或散步林间,赏景交谈,或观看童子煮茶。人物面相虽少肖像画特征,大都雷同,动态、情致刻画却迥异,饶有生意,并传达出共通的闲适、文雅气质,反映了文人画家传神胜于写形的艺术宗旨。同时,青山绿树、苍松翠柏的幽雅环境,与文人士子的茶会活动相映衬,也营造出情景交融的诗意境界。

此图运用工笔设色法,树干、山石、坡陀的勾、擦、皴染多用中锋,参以侧锋,具行书的笔法,呈“以书入画”特色。运笔纤细,兼带拙味,如人物衣纹用高古游丝描,稳健潇洒中略见涩笔,工中兼拙。树石形态亦于精细中呈适当变形,工整而带装饰味。设色青绿、浅绛相融,山石敷以石绿,勾线、凹处加淡赭微晕,树干运赭石、藤黄间染,人物着色后线条用色复勾,整体色调于对比中见融和,呈现出清丽细致、文秀隽雅的新风格。这种小青绿的画法,继承了元代钱选、赵孟頫的山水画体,并有发展创造,树立了明代文人青绿山水画的新格。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兰竹图》

《兰竹图》卷,明,文徵明作,纸本,墨笔,纵26.8cm,横730cm。本幅绘坡石兰竹、荆棘溪流,无作者款识,钤“悟言室印”、“徵仲”、“徵仲父”、“惟庚寅吾以降”。接纸文徵明自题一段,款署:“徵明題於玉磬山房”。钤“文徵明印”、“衡山”及引首章“停云”。

图中兰叶、兰花以淡墨描绘,墨色温润,行笔轻盈流利,行转有致。竹子则以浓墨出之,劲健潇洒。对衬景的描写,作者亦颇具匠心,如坡角土石皆以干笔勾画、皴擦,再以荆棘穿插其间,卷尾一段溪流淙淙,都显示出环境的荒率冷寂,从而愈发衬托出兰、竹高雅清芬、不从流俗的品格,突出了传统文人赋予兰竹的人格精神。作者在自题中言道:此图意在师法宋元时期善画兰竹的诸位文人画大师们的画法。观此图,作者直以行草书、“飞白”笔法入画,正是深得赵孟頫“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于八法通”的艺术理论及创作实践的神髓。在如此鸿篇巨制中,作者尽情挥洒,充分表现出了笔墨的逸趣,是一幅典型的文人画佳作。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湘君湘夫人图》

《湘君湘夫人图》轴,明,文徵明作,纸本,淡设色,纵100.8厘米,横35.6厘米。该图是文徵明早期仅存的人物画名作。此图根据屈原《九歌》中“湘君”、“湘夫人”两章而作。画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前者手持羽扇,侧身后顾,似与后者对答,神情生动。人物造型来自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形象古雅,体态修长,长袖飘逸,衣裙曳地,用游丝描,施朱红及白粉,精工古雅。从文徵明和王稺登的题跋可知,文徵明曾请仇英以此题作画,但文氏看过后并不满意,自己又重新创作。可见,文氏是在刻意追求一种“古意”,与仇英有不同的审美趣好。画上方自书《湘君》、《湘夫人》两章,后署“正德十二年丁醜二月已未停雲館中書”。正德十二年(1517年),时文徵明48岁。本幅有文徵明、文嘉、王稺登题跋。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曲港归舟图》

《曲港归舟图》轴,明,文徵明绘,纸本,墨笔,纵115cm,横33.6cm。本幅自题五言诗并署:“雨绝树如沐,云空山欲浮。草分波动处,曲港有归舟。徵明。”钤“徵仲父印”(白文)印。本幅有明彭年、陆师道、王穀祥及清乾隆帝题诗共四则。作品曾经清内府收藏。近代庞莱臣《虚斋名画录》著录。画中描绘山间雨后的景象,云雾蒸腾,林木葱郁,笔墨工稳细润,意境清新幽静,是文氏细笔山水画的代表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东园图》

《东园图》卷,明,文徵明作,绢本,设色,纵30.2cm,横126.4cm。东园位于南京钟山东凤凰台下,原是明代开国重臣中山王徐达的赐园,名为“太府园”,后来其五世孙徐泰时加以修葺扩建,辟作别墅,更名“东园”。园内叠有峰嶂,川泽相通,灵岩怪石环列前后,奇花异草郁郁葱葱,亭台楼阁错落有致。与徐氏友善的时贤名士常雅集于东园之中,或谈诗论文,或品茗抚琴,或宴乐弈棋,或赏玩书画,其乐融融,快意畅然。《东园图》是明四家之一的文徵明于61岁(明嘉靖九年,1530年)时绘制的,表现了东园雅集时的情景。图中板桥横于潺潺细流之上,青松翠竹遥相呼应,湖石疏置,碧树成荫,池水为清风吹皱,泛起层层涟漪。甬路上二文士边走边谈,携琴童子相随其后;堂内四人凝神赏画,另有手捧数轴书画的小童立侍桌旁,水榭之中对弈的两人神态悠闲安逸。

文徵明的绘画有两种风格:一是宗法沈周、吴镇,呈水墨粗笔面貌,世称粗文;一是师从赵孟頫、王蒙,多青绿重染,工细缜密,世称细文。文氏早年以工细为主,中年之后粗细兼能,愈晚愈工。《东园图》便是他晚年细笔的精品。画上景物多用空勾填色,墨线细劲连绵,笔意古拙,赋色清丽秀逸,晕染精细,正如王原祁所言:“色不碍墨,墨不碍色,又须色中有墨,墨中有色。”全图虽以青绿设色法为之,却丝毫不见工匠之气,充盈于画面的是闲适雅致的文人气息,画中人物颇有魏晋之际名士的风神格调,这是文氏此类雅集题材绘画超乎常人之处。

图之引首有徐霖隶书“東園雅集”四字。画面右上端有篆书“東園圖”三字,画尾有款“嘉靖庚寅秋徵明制”,下钤“ 停雲”、“玉蘭堂印”、“徵仲”等印四方。卷后尾纸上有湛若水楷书《东园记》和陈沂行书《太府园讌游记》二则。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存菊图卷》

《存菊图卷》绢本,设色 ,纵30.5cm,横132.5cm,本幅设色,钤乾隆、李大弢、嘉庆、潘仲麟、宣统等藏印。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猗兰室图卷》

《猗兰室图卷》纸本,墨笔 ,纵67cm,横26.3cm。本幅墨笔画,引首陈道复篆书三大字,后幅吴湖帆题记,钤高士奇、高岱等藏印。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苍润淡泊,松秀雅逸,文徵明作品赏析

《绿荫长话图轴》

《绿荫长话图轴》纸本,水墨 ,纵131.1cm,横32cm。本幅水墨山水,裱边近人吴湖帆题记,钤”小书画舫审定“清咸丰”韩泰华印“清末何昆玉等藏印。

关注工笔小强,后续更新更多作品欣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