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越 六 盘 山 (文


点击上方,聆听音乐!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翻 越 六 盘 山

徐生 (江苏)

上世纪50年代前出生的人,不知道六盘山的屈指可数,这全得益于毛泽东的一首《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气势磅礴,大有气吞山河之势,由此六盘山名扬海内外。会背诵这首诗的都在70岁左右,可是真正去过六盘山的人又有几何?能够体验红军当时艰辛困苦的生存环境的,又有多少人呢?!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80、90年代我曾经数次翻越六盘山,往返于静宁和平凉之间,六盘山属陇南山脉,南北走向,逶迤200多公里,位于宁夏、甘肃、陕西交界地带,米缸山主峰2942公尺,在宁夏泾源县境内。从陇西的兰州、静宁到陇东的平凉,以及陕西,必翻六盘山,别无他路。

六盘山东部山势陡峭,雄伟而又险峻,古有“山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之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西征,部队曾在此休整,休养生息,最后病逝于此。山脉西部比东部坡度稍显缓和,一条狭窄的公路,沿着山边蜿蜒曲折,由南向北,经过六重盘道缓缓向上盘升,六盘山由此得名。六盘不是简单意义的六道弯,每盘都有许多弯。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春去秋来无盛夏”,是六盘山的真实写照。有一年夏天,我从山下出发,天高云淡艳阳高照,车行一个多小时,渐渐飘起了雪花,再往上走,已是漫天大雪,地上的积雪越来越厚,为了安全经验丰富的司机停下车,给车轮装上防滑链,才继续前进。不时有赶路的卡车超越客车,大多都装了防滑链,也有不装的,似乎一点也不在乎。六盘山南坡除山顶附近,夏季一般没有积雪,北坡几乎是常年冰雪覆盖,山道就是 冰道,经过碾压犹如镜面,行车十分危险。于是有人找到了谋生的门道。从南面往上,快到山顶前,有些山民身上横竖交叉背着几条防滑链,向过路没有装防滑链的卡车招手,兜售出租,如果你不租,他就身背几十斤重的防滑链,扒在卡车后面,随车而行,到了山顶往下走的时候,不怕你不租,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10元的租金就变成了20元。看似为了赚钱,实际他们真的是做了好事。冒着风险,背几十斤重的东西,吊在车后面多收钱是理所当然的。那些司机绝不敢冒险,除非他不想活了。

事情不紧急,不要在雨雪天上山,更不要坐下午车连晚赶路。由于经验不足,着实让我害怕了一回。一次车走到半山腰天就黑了,我在车上看前后左右,都是白茫茫一片,完全分不清山上山下和道路,车上谁也不说话,大气也不敢出,手紧紧抓住前面的靠背,手心全是汗,心中只是想慢点、慢点,千万不要碰到倒霉的事,心中忐忑十分矛盾,恨不得快点马上就到。司机确实有一套,技术娴熟,颠颠簸簸,不紧不慢,直到翻过山走在平地上,车上才有点人气。有人直喊:吓死我了。

每次翻山总是想,如果山下有一条隧道就好了,省得提心吊胆,看一边是峭壁,一边是悬崖,心里总是打鼓,希望司机慢点开,又希望赶快翻过去,其实不是我一个人紧张,早有沉不住气的反复跟司机打招呼:慢点,慢点。司机总是轻描淡写地说:没事,放心。其实你细想想,乘车人的命是命,难道司机的命就不是命,他们也上有老下有小,自然会小心谨慎。车到山顶,会由东向西在山脊梁上走一段,然后向北拐才下山。只因这一段南面特别陡峭,可以从山上看到山下,南面山脚的村庄依稀可见,房子只有火柴盒大小,在这一段我真的不敢多往下看。坡度实在太陡,人根本无法攀登。万一打滑,那是万劫不复,太恐怖,山下的房子像火柴盒那么小,我看西面,目光盯着西面最高峰,山头上有一个亭子,是解放后为纪念红军翻越六盘山而建,可惜车走不到跟前,只能默默的行注目礼。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过六盘山,车上总有人讲红军当时的故事。我十分感慨,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经过多少艰难险阻,千山万水,四渡赤水,过草地,突破多少次敌人的围追堵截,8万人的部队,到这里就只剩下7200人,那么难爬的山,那么差的身体状况,是什么力量支撑着那些饥饿疲惫的身躯,是什么精神让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可惜过了六盘山后宿营,有300红军战士,无声无息第二天再也没有醒来,成了一个无头奇案。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无不为之扼腕痛惜,这些久经沙场的战士,每一个都是革命的宝贵财富。到了陕北以及解放后,中央多次派人调查,无果而终。台湾解密的文件也没有相关记载。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六盘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最后的一道险关,过了六盘山进入陕北,与陕北根据地红军一会师,那就是如鱼得水,在敌后可以开辟出了另一片天地。毛泽东在六盘山顶,就已经预见到了胜利的曙光,写下“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博大的胸怀,无人可比。

国民党围追堵截,算到红军会西行,(确有部分西进受挫) 经新疆到中苏边境,如果西进,后果不堪设想。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央红军会翻越六盘山,进入陕北。如果国民党有一支部队守在山上,就一条路,居高临下以逸待劳,那历史就要重写。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洞察一切,想常人所不敢想,棋高一着决定胜负,出其不意挥师北上,翻越六盘山,下山后消灭了敌人小股地方武装,长驱直入,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保安县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完成了震惊世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山还是那座山,如今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翻山越岭,也难再有机会翻越,因为改革开放,一带一路加快了建设的步伐,促进了社会的进步,2016年7月3日,9.5公里长的 六盘山隧道,已经正式通车,高速公路使陇南、陇东到陇西已经变成通途,西北人的梦想终于成了现实,有机会一定去体验一下穿越六盘山的感觉,比较一下和翻越六盘山有什么不同。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作者风采: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徐友生,笔名徐生,1952.4,武汉人,在镇江市退休。镇江市作协会员,镇江市民间文化艺术家协会会员 ,镇江市知青作协会员。曾经在网络和金山杂志,京江晚报,镇江一周等发表过许多文章。业余美专(国画三年)结业,商专结业。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李淑华,书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学英语高级教师,镇江市作家协会、丹阳市作家协会、丹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镇江市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丹阳市委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会员,丹阳慈善总会义工、丹阳护生小居、丹阳凤凰慈善、丹阳如意慈善会员,曾在《青年诗林》《镇江师专》《丹阳日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英语周报》《中学生英语》《英语之友》《扬子晚报》《作家天地》《当代作家》等报刊杂志,在《同步悦读》《作家平台》《一线作家》《人民杂志》《新长江文学》《艺术荟萃》《女人花文学》等微刊及大小网站论坛发表或获奖的论文、诗歌、散文、小说、评论等1500篇。《中外文艺》《当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专栏作家,《浪花文艺》创始人、总编、主播。


摄影欣赏: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云蒸霞蔚 郭振东


作者风采: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郭振东艺术简介


郭振东(随光逐影),男,笔名:远山。江苏丹阳人,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美国摄影学会会员,全国公安文联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家协会理事,丹阳市摄影家协会顾问,中国艺术摄影网签约高级摄影师。
数百幅作品在国际国内摄影大赛中获奖入展。2012年举办《“随光逐影 风韵无限”郭振东艺术摄影作品展》,出版《郭振东艺术摄影作品集》。多次获得地方政府文学艺术成就奖。
2019年7月在中囯文联摄影艺术中心主办的《2019“大美祖国”全国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评委奖”。


翻 越 六 盘 山 (文/徐生 编辑、组图/书中浪子)


中文: 六盘山是长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最后的一道险关。

英文:Liupan Mountain is the last big mountain and the last dangerous pass on the long march.

日文:六磐山は長征の途中で越えた最後の山で、最後の難関で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