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 越 六 盤 山 (文


點擊上方,聆聽音樂!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翻 越 六 盤 山

徐生 (江蘇)

上世紀50年代前出生的人,不知道六盤山的屈指可數,這全得益於毛澤東的一首《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此詩氣勢磅礴,大有氣吞山河之勢,由此六盤山名揚海內外。會背誦這首詩的都在70歲左右,可是真正去過六盤山的人又有幾何?能夠體驗紅軍當時艱辛困苦的生存環境的,又有多少人呢?!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80、90年代我曾經數次翻越六盤山,往返於靜寧和平涼之間,六盤山屬隴南山脈,南北走向,逶迤200多公里,位於寧夏、甘肅、陝西交界地帶,米缸山主峰2942公尺,在寧夏涇源縣境內。從隴西的蘭州、靜寧到隴東的平涼,以及陝西,必翻六盤山,別無他路。

六盤山東部山勢陡峭,雄偉而又險峻,古有“山高太華三千丈,險居秦關二百重”之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西征,部隊曾在此休整,休養生息,最後病逝於此。山脈西部比東部坡度稍顯緩和,一條狹窄的公路,沿著山邊蜿蜒曲折,由南向北,經過六重盤道緩緩向上盤升,六盤山由此得名。六盤不是簡單意義的六道彎,每盤都有許多彎。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春去秋來無盛夏”,是六盤山的真實寫照。有一年夏天,我從山下出發,天高雲淡豔陽高照,車行一個多小時,漸漸飄起了雪花,再往上走,已是漫天大雪,地上的積雪越來越厚,為了安全經驗豐富的司機停下車,給車輪裝上防滑鏈,才繼續前進。不時有趕路的卡車超越客車,大多都裝了防滑鏈,也有不裝的,似乎一點也不在乎。六盤山南坡除山頂附近,夏季一般沒有積雪,北坡幾乎是常年冰雪覆蓋,山道就是 冰道,經過碾壓猶如鏡面,行車十分危險。於是有人找到了謀生的門道。從南面往上,快到山頂前,有些山民身上橫豎交叉揹著幾條防滑鏈,向過路沒有裝防滑鏈的卡車招手,兜售出租,如果你不租,他就身背幾十斤重的防滑鏈,扒在卡車後面,隨車而行,到了山頂往下走的時候,不怕你不租,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10元的租金就變成了20元。看似為了賺錢,實際他們真的是做了好事。冒著風險,背幾十斤重的東西,吊在車後面多收錢是理所當然的。那些司機絕不敢冒險,除非他不想活了。

事情不緊急,不要在雨雪天上山,更不要坐下午車連晚趕路。由於經驗不足,著實讓我害怕了一回。一次車走到半山腰天就黑了,我在車上看前後左右,都是白茫茫一片,完全分不清山上山下和道路,車上誰也不說話,大氣也不敢出,手緊緊抓住前面的靠背,手心全是汗,心中只是想慢點、慢點,千萬不要碰到倒黴的事,心中忐忑十分矛盾,恨不得快點馬上就到。司機確實有一套,技術嫻熟,顛顛簸簸,不緊不慢,直到翻過山走在平地上,車上才有點人氣。有人直喊:嚇死我了。

每次翻山總是想,如果山下有一條隧道就好了,省得提心吊膽,看一邊是峭壁,一邊是懸崖,心裡總是打鼓,希望司機慢點開,又希望趕快翻過去,其實不是我一個人緊張,早有沉不住氣的反覆跟司機打招呼:慢點,慢點。司機總是輕描淡寫地說:沒事,放心。其實你細想想,乘車人的命是命,難道司機的命就不是命,他們也上有老下有小,自然會小心謹慎。車到山頂,會由東向西在山脊樑上走一段,然後向北拐才下山。只因這一段南面特別陡峭,可以從山上看到山下,南面山腳的村莊依稀可見,房子只有火柴盒大小,在這一段我真的不敢多往下看。坡度實在太陡,人根本無法攀登。萬一打滑,那是萬劫不復,太恐怖,山下的房子像火柴盒那麼小,我看西面,目光盯著西面最高峰,山頭上有一個亭子,是解放後為紀念紅軍翻越六盤山而建,可惜車走不到跟前,只能默默的行注目禮。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過六盤山,車上總有人講紅軍當時的故事。我十分感慨,中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經過多少艱難險阻,千山萬水,四渡赤水,過草地,突破多少次敵人的圍追堵截,8萬人的部隊,到這裡就只剩下7200人,那麼難爬的山,那麼差的身體狀況,是什麼力量支撐著那些飢餓疲憊的身軀,是什麼精神讓他們戰勝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可惜過了六盤山後宿營,有300紅軍戰士,無聲無息第二天再也沒有醒來,成了一個無頭奇案。毛澤東,周恩來等中央首長無不為之扼腕痛惜,這些久經沙場的戰士,每一個都是革命的寶貴財富。到了陝北以及解放後,中央多次派人調查,無果而終。臺灣解密的文件也沒有相關記載。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六盤山是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最後的一道險關,過了六盤山進入陝北,與陝北根據地紅軍一會師,那就是如魚得水,在敵後可以開闢出了另一片天地。毛澤東在六盤山頂,就已經預見到了勝利的曙光,寫下“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博大的胸懷,無人可比。

國民黨圍追堵截,算到紅軍會西行,(確有部分西進受挫) 經新疆到中蘇邊境,如果西進,後果不堪設想。他們怎麼也沒有想到中央紅軍會翻越六盤山,進入陝北。如果國民黨有一支部隊守在山上,就一條路,居高臨下以逸待勞,那歷史就要重寫。偉人之所以偉大,就在於洞察一切,想常人所不敢想,棋高一著決定勝負,出其不意揮師北上,翻越六盤山,下山後消滅了敵人小股地方武裝,長驅直入,於1935年10月19日,到達陝北保安縣吳起鎮,與陝北紅軍會師,完成了震驚世界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

山還是那座山,如今再也不用提心吊膽,翻山越嶺,也難再有機會翻越,因為改革開放,一帶一路加快了建設的步伐,促進了社會的進步,2016年7月3日,9.5公里長的 六盤山隧道,已經正式通車,高速公路使隴南、隴東到隴西已經變成通途,西北人的夢想終於成了現實,有機會一定去體驗一下穿越六盤山的感覺,比較一下和翻越六盤山有什麼不同。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作者風采: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徐友生,筆名徐生,1952.4,武漢人,在鎮江市退休。鎮江市作協會員,鎮江市民間文化藝術家協會會員 ,鎮江市知青作協會員。曾經在網絡和金山雜誌,京江晚報,鎮江一週等發表過許多文章。業餘美專(國畫三年)結業,商專結業。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李淑華,書中浪子,女,1966年出生,中學英語高級教師,鎮江市作家協會、丹陽市作家協會、丹陽市詩詞楹聯協會會員,鎮江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丹陽市委統戰部黨外知識分子聯誼會會員,丹陽慈善總會義工、丹陽護生小居、丹陽鳳凰慈善、丹陽如意慈善會員,曾在《青年詩林》《鎮江師專》《丹陽日報》《鎮江日報》《京江晚報》《英語週報》《中學生英語》《英語之友》《揚子晚報》《作家天地》《當代作家》等報刊雜誌,在《同步悅讀》《作家平臺》《一線作家》《人民雜誌》《新長江文學》《藝術薈萃》《女人花文學》等微刊及大小網站論壇發表或獲獎的論文、詩歌、散文、小說、評論等1500篇。《中外文藝》《當代文摘》《最美作家》特邀專欄作家,《浪花文藝》創始人、總編、主播。


攝影欣賞: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雲蒸霞蔚 郭振東


作者風采: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郭振東藝術簡介


郭振東(隨光逐影),男,筆名:遠山。江蘇丹陽人,現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美國攝影學會會員,全國公安文聯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家協會理事,丹陽市攝影家協會顧問,中國藝術攝影網簽約高級攝影師。
數百幅作品在國際國內攝影大賽中獲獎入展。2012年舉辦《“隨光逐影 風韻無限”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展》,出版《郭振東藝術攝影作品集》。多次獲得地方政府文學藝術成就獎。
2019年7月在中囯文聯攝影藝術中心主辦的《2019“大美祖國”全國攝影作品徵集活動》中榮獲“優秀評委獎”。


翻 越 六 盤 山 (文/徐生 編輯、組圖/書中浪子)


中文: 六盤山是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後一座大山,最後的一道險關。

英文:Liupan Mountain is the last big mountain and the last dangerous pass on the long march.

日文:六磐山は長徵の途中で越えた最後の山で、最後の難関で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