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先生擅畫寫意花鳥,書法擅隸書、行書,尤擅畫梅,王成喜的梅花圖之所以受歡迎,是因為畫家打破了世人對梅花的固定思維,梅花不再是以稀、瘦、少為美,不再孤芳自賞,不再以冷美人自居。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成喜的畫,有厚實的書法功底,在傳統技法的基礎上,努力把西畫的透視、明暗、空間、質感等表現方法融入中國畫的筆墨趣味中,以追求形神兼備的藝術效果,形成了他鮮明生動、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其作品別開生面,洋溢著時代氣息,給人以生機盎然的美的享受。

——董壽平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1940年生,河南省洧川縣人。自幼酷愛書畫藝術,1966年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後師從董壽平、許麟廬。藝術上刻苦鑽研傳統繪畫技法並努力吸收西畫的一些表現方法,擅長寫意花卉,尤愛畫梅。現為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理事、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理事、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北京燕京書畫社副總經理。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出版主要作品專輯有:《王成喜畫梅輯》、《王成喜百梅輯》、《中國畫家王成喜》、《成喜書畫》、《王成喜畫梅選》、《王成喜書畫作品輯》、《成喜畫梅精選》等10餘種。北京市美術家協會和音像出版社出版有90分鐘的技法錄像帶及光盤《王成喜畫梅》。其中北京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12開本《王成喜畫梅輯》,自出版以來,年年再版,印數遞增,至今已連續再版16次,創下了中國出版界個人畫冊再版次數最多的記錄。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先生在藝術上努力學習中國書畫的優秀傳統,深入生活,結合現實,吸取西畫的諸多表現方法,形成他鮮明生動、消新向上、雅俗共賞的個人風格,給人以愉悅、振奮的美感享受。作品深受國內外讀者的廣泛喜愛。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我1940年出生在河南侑川縣的一個農民家庭,20歲前沒吃過一頓飽飯。但今天我依然眷戀著那裡。最使我眷戀的是那裡人們的奮鬥精神、民風的醇厚忠誠和對於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崇尚。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他說,記得有一年年關,家裡沒有什麼東西了,母親說:“家裡還有一筐蘿蔔,去賣了換副對子吧。少吃點餓不死,不貼對子咋過年呀。”可見成喜先生家鄉的文化底蘊。在村子裡如果哪個學生畫畫得好,毛筆字寫得好,大家就視他為“明星”、“才子”。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我剛記事時,夜晚常常依偎在母親懷裡,聽大人們講述吳道子、王羲之及許多書畫方面美麗動人的故事。”成喜先生說,他上小學第一天,當時的丁老師發給每人一張紙,讓大家寫上名,畫點什麼。他畫了一個牌樓,連上面的磚縫都畫出來了,於是他得了第一次書畫獎——四支粉筆。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他高興極了。逢年過節,隨大人各家拜年,對著牆上的神像和書畫頂禮膜拜。從此,在他幼小的心靈中,書畫留下了不滅的神聖,也開啟了他向這條路邁進的決心和靈性。後來,他開始見什麼畫什麼,土地上、門板上、家中的牆上,都成為釋放他美術追求的最初園地。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艱苦生活,並沒有磨滅他樂呵呵的性格,因為美術的追求點燃了他的心燈,燭照他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在當年河南被錄取三位考生之中的一位而進入了中央工藝美院,他是全班唯一一名來自農村的孩子。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喜先生坦言,之所以熱愛畫梅,是因為崇尚梅花那高潔剛強,百折不撓,越冷越開花,這便是奮鬥者的精神寫照。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自稱表現手法十分傳統的成喜先生,其實對西畫的表現手法有許多借鑑,但他是在厚實的傳統書畫技巧功底的基礎上進行借鑑。他努力把西畫的技法嚼爛、消化,而不是生吞活剝。從成喜先生梅花的創作就可以看到西方油畫中的透視、明暗、空間、質感等表現方法熔鑄於中國畫的筆墨之中,形成了他生氣貫注、蓬勃開張的藝術風格。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用成喜先生的話來講,梅花是老題材。梅花入畫自唐代始已有千年的歷史,歷代名家色彩紛呈的傳世佳作給後人留下了學習借鑑的寶貴財富。但古人畫梅多強調高潔、雅逸、孤傲不群,因而,古畫之中的梅花基本上是以稀、以少、以瘦為美。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而成喜先生筆下的梅花卻迥異從前,別開生面,已不是“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如果說古畫之梅為人們展示的是一枝的俏美、一樹的靈秀、一己的孤高,那麼成喜先生為人們展現的則是寒梅萬朵、蓬勃茂盛的梅花天地。人們感受的不僅是花輕似夢之美,而且有一種沉實、質樸、鐵骨逢春的博大之美。應當說成喜先生筆下的梅花展示的是當今的時代精神。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王成喜 | 他不再“孤芳自賞”,而是群芳薈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