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前几天,姐姐突然给我打电话,说:“孩子考了前十名,要满足孩子的要求,给他点奖励!”然后,让我给他在网上订购台笔记本电脑。

我问姐姐:“是不是提前给孩子许诺了?”

姐姐听了,很惊讶,说:“这不是很正常么?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

在姐姐看来,她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才采用这种许诺奖励的方式。甚至担心孩子没有了奖励的诱惑,孩子就会不好好学习。可能很多家长,都和姐姐的想法一样。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当下的社会,对考试非常重视。我的家乡,在有些高中,每逢高考前的几个月里,都要进行所谓“誓师”大会。学校把孩子的理想大学,作为一种目标激励,来达到鞭策孩子积极努力学习的目的。把考大学,当成“军人在打仗一样”的学校环境,孩子对考试能不重视么?对学习能不上心么?我想其他地方的学校环境,也不会有太大差距!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下,家长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成绩,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一定要注意方式。那家长为了好好学习时,都有哪些错误的奖励方式呢?

物质奖励

物质奖励是家长最普遍用的方式。“你考得好,我就带你去吃西餐”,“你考得好,我就给你买台笔记本电脑”等各种各样奖励方式,最终来说都是物质。

物质奖励比较简单、直接,但这种奖励方式却不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想想,如果孩子确实非常渴望得到一台笔记本电脑,你的许诺恰恰奏效了。他会为了达到目的,努力学习,以期用一个好的成绩来换取内心的需要。可是,下次呢?当他得到笔记本电脑以后,也许内心没有什么特别渴望得到的物质,家长的物质奖励,还能起作用么?

现在,生活条件都不错,家长都在尽力为孩子提供好的物质基础。所以,对孩子来说,物质需求并不缺乏,物质奖励也变得不是那么渴求。家长用这种方式,来让孩子好好学习,考个好成绩,显然是不可取的。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时间奖励

随着网络游戏的普及,这种与学习相冲突的“毒药”,对孩子来说,却有着强烈的吸引力。有的家长利用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来和考试成绩挂钩,承诺“如果你考得好,可以让你每周上网一小时!

这种方式,也许一开始是有效果的。但是,游戏的吸引力,并不是那一个小时,所能满足的。随着孩子玩游戏的次数增多,孩子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满足他对玩游戏的需求。然而,这和学习是相背离的。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注意力放在游戏上的次数越多,他越不愿意从上面转移出来。孩子的内心在学习和游戏之间起了冲突,他的成绩变得更差,获得允许上网的时间就会变得更少,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

有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后来因为被网络游戏吸引,逃课上网,成绩一落千丈,最后被学校开除,耽误了大好的前程。因此,网络游戏对孩子来说,诱惑力足够大,用它来作为考试的奖励,并不是个很明智的选择。

过分的口头奖励

“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种没有质量的口头奖励,不要太多。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当他取得一些进步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孩子肯定的鼓励,来增加孩子的自信和成就感。但是,如果孩子的学习很努力,成绩也不错,家长的口头奖励,要用在孩子需要鼓励的地方。

总之,家长对孩子要多进行“走心”的口头鼓励。如果一句口头鼓励,对孩子来说可有可无,那么就不要胡乱表扬。家长总要胡乱表扬,会扰乱孩子的自我认知,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膨胀、自大的心理。

家长需要明白的是,孩子需要培养的是一种端正的学习态度,而不是藏在奖励后面的诱惑。物质和时间奖励方式,实际上是制造了一种冲突。家长认为,只有给了孩子奖励,考试才会好。这些错误的奖励方式,对孩子来说,不但起不到激励他学习的作用,还会产生不良的影响。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这些错误的奖励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哪些不良影响呢?

1.转移了学习的目的

承诺孩子考得好,就带孩子去“吃西餐”、“买笔记电脑”的家长,将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得到一次物质奖励,这显然不是合理的。学习的目的是要让孩子专注学习本身,体会学习带来的乐趣,学习有用的知识,为自己将来所用。这些,绝不是一些简单的物质或者时间奖励能相比较的。这些错误的奖励方式,容易把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带偏!

2.破坏了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

端正的学习态度对孩子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应该懂得,好的成绩是努力、认真学习的态度取得的,绝不是一个人为了得到某些好处,换取得到的。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3.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情绪

孩子的成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效果,但也并不是每次都这样。有些孩子,确实努力了,却没有考好的情况,也是经常存在的。如果把考试成绩和奖励对立起来,认为孩子没有做到,家长的奖励就是不到位,这样,就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没有了动力。

尽管在素质教育喊了很多年的今天,考试还是作为选拔人才,跨入大学门槛的唯一考核目标。因为考试这种方式,简单直接的反映了选拔对象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是产生歧义最少的一种方式。因此,“一考定音”的成绩,是孩子未来去向的最直接决定因素。整个社会的氛围,从学校到家长,都特别重视考试。这样的环境下,孩子的学习压力非常大,神经处于紧绷的状态。家长需要做的是释放孩子的压力,放松孩子紧张的神经,让他的一切回归到正常、自然的轨道,而不是“雪上加霜”,给孩子加压。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那家长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考试成绩呢?

1.最好的奖励是不奖励

凌寒的妈妈,在孩子的考试上,就从来是一种“无为而治”的状态。她从来没有因为孩子考得好,就进行奖励,同样,也没有孩子因为考得不好,而受到惩罚!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凌寒的考试成绩,从来没有差过。由于凌寒的妈妈,没有过多的给凌寒渲染考试的重要性。凌寒在学习上,一直学得很认真踏实,考试成绩好也是必然的。

任何家长,都会期望孩子有个好的学习成绩。可是,家长不可以把内心的状态,过多的表现在行为和脸上,让孩子把学习的状态回到“学本位”中去。让他真正体会学习的乐趣,学会用踏实的态度对待学习,考试成绩必然不会差!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2.将考试和奖励脱钩

这个暑假,多多得到了一套喜欢已久的冰雪奇缘的礼服裙。这次期末考试,她的考试成绩是第五名。多多妈妈,表扬了她考试进步以后,又满足了多多的愿望。其实,多多妈妈很早就知道多多的这个愿望,并没有将它和考试成绩挂钩,也没有提任何名次要求。等到多多考完,成绩下来以后,多多妈妈先表扬了她,然后,就带她买了这套裙子。

这样,多多妈妈将考试和奖励脱钩,没有提出“你要考得好,才能得到”的说法,让孩子把注意力用在学习上,而不是考试上。

当孩子产生对某些物质的强烈的渴望时,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但是,不要和考试联系起来,或者说不要形成一种对立的关系。

许诺孩子考得好,就给他奖励的妈妈:这种激励方式是不正确的

结语:

家长在对待孩子考试上,不使用错误的奖励方式,甚至过多的渲染考试的重要性。家长要明确孩子学习是为了掌握知识本身的学习目的,培养孩子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这对孩子的终生都有益处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当孩子对学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且拥有用良好的心理氛围时,考试必然会考出好成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