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应吸取新冠危机教训 不要在气候危机上重蹈覆辙

埃菲社4月12日刊登对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的专访。安德森在接受访问时敦促各国在吸取“此次灾难性医疗紧急状况”的教训后,不要在气候危机上重蹈覆辙,因为它同样需要“全球性解决方案”。安德森指出:“挽救生物多样性将是长期遏制大流行的战略关键因素,因为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要比‘想象中更加相互依存’。”访谈摘编如下:

问:面对当前卫生危机的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当务之急是什么?

答: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应对此次影响我们所有人的灾难性医疗紧急状况。显然,它将对世界各地造成深远的经济和社会影响。但是,如果我们可以从新冠疫情中吸取一点教训的话,那便是人类健康与生态系统健康要比我们想象中更加相互依存。因此,任何遏制全球大流行的长期战略都将是处理和遏制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禁止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和取缔非法动物市场。60%的传染病具有人畜共患性。我认为,各国政府正在认识到,可持续的自然管理和经营将是未来的根本保证。

问:您是否相信,各国领导人会因为此次危机将其政策转向更为可持续的承诺?

答: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且前所未有的时代。各国政府最近几周(为应对新冠病毒危机)推出的首批一揽子刺激措施更侧重于对失业人员进行税收减免、帮助小型企业应对增速放缓等直接手段。第二阶段的经济刺激措施可能针对基础设施的重建。随着经济复苏,第三阶段可能将重点放在新基础设施及其驱动部门,而朝着更生态、更清洁和更可持续的投资迈进的真正机遇便在于此。事实上,联合国秘书长已呼吁建立一种不同的经济模式,以资金和行动促进绿色就业和增长。新的重建为推动绿色投资提供了真正的机会,如可再生能源、智能家居、绿色公共采购、公共交通等符合可持续生产和消费的原则和标准的领域。

问:为阻断病毒传播,经济活动停止,人们居家隔离,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因而急剧下降。这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最明显且最有利的影响是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但温室气体排放量下降是暂时现象,不应成为环境运动庆祝的理由,因为它的代价是10亿人闭门不出,数百万人再次陷入贫困。

问:您会担心各国政府为加快走出当前因新冠病毒造成的危机而放弃执行目前的脱碳计划,并再次转向污染型能源吗?

答:我对各国将放弃其可再生能源计划和其他绿色投资的看法持怀疑态度。但是,我承认,对一些有困难的经济体,我们可以讨论它们什么时候开始逐步放弃仍造成严重污染的生产方式。既然全世界已经透过新冠病毒窥见可怕的未来,我希望决策者和投资者认识到,我们的地球升温三至四度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将完全不同于目前的卫生危机显示的不确定性。因此,我真的相信决策者将继续履行在《巴黎协定》中作出的承诺。正如人们正在认识到的那样,没有应对大流行的个人解决方案,只有全球性解决方案。气候变化也是如此,只能依靠全球性解决方案。

问:您认为各国在吸取新冠疫情的教训后将如何面对地球环境的未来?

答:对人类禁足并不能解决我们面临的环境挑战。人们需要工作,小孩需要上学,等等。我们城市的环境解决方案包括循环经济、智能基础设施、清洁能源、节能建筑、公共交通等。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城市居民人口比例目前已超过50%。到2045年,世界城市人口将增加至60亿。城市是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朝着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前进。(编译/李子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