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烂摊子”到“金招牌”,这个“双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么?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驻井工也会呈现一千种驻井生活

有的人觉得荒凉孤独

有的人觉得静谧自怡

有的人过的犹如一潭死水

有的人将驻井生活当成了诗和远方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人生风景

……

黄土塬上的标杆井场是他长庆的“家”

在长庆油田采油六厂新安边作业区延二转生产单元的一个井场上,驻守着一个退伍多年的老兵陈玉文,2019年初他随着吉林劳务外包队伍来到了YX2*井场,从此便在这里扎了根,而在这个荒原中的标杆井场成了他在长庆的“家”。

从“烂摊子”到“金招牌”,这个“双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么?

从“烂摊摊”到“金招牌”蜕变


YY2*井地处海拔约2000米的黄土塬上,井场常年风沙不停、标准化水平低、日常维护难度系数不小,曾是全区没人愿意接手的“烂摊摊”。陈玉文面对这一切,没有被眼前的困难吓倒,他拿出当年在部队的拼劲和韧劲,连续在岗6个月精心打造YX2*的井场。在他的辛勤耕耘之下,YX2*的逐渐成了作业区远近闻名的标杆井场。

从“烂摊子”到“金招牌”,这个“双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么?

照片拍摄于2019年


迎“疫”而上 坚守岗位践初心

受疫情影响,本该倒班休息的陈玉文在岗位上已经坚守了近100天。年前妻子前来探望他,本打算在山里过年回家过十五,可是春节计划被突发疫情打乱,夫妻二人只能在山上共同坚守。


从“烂摊子”到“金招牌”,这个“双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么?


从“烂摊子”到“金招牌”,这个“双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么?

近日,陈玉文眼瞅着井场上的黄土和煤灰被陕北“热情的”风刮得四处乱窜,一个新的想法在陈玉文的心里萌发:假如把煤灰渣子废物利用起来和黄土混合成一定比例的“水泥”,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有了想法后陈玉文立即起身动手,按照1比1的比例把煤灰和黄土混合起来,给板房四周、罐区周围、工作台、井台子边界墙上做好硬化后,真的像铺上了水泥一般,板房也更加稳固了,井台边界墙更是棱角分明,井场上再也没有了黄土煤灰漫天飞的烦恼。

“过年没能和家人团圆,说不想亲人是不可能的,但是长庆和吉林各级组织和领导在特殊时期对我们关怀备至,让我有一种使命要把工作干好,把井看好,等疫情过去了,我也放心回家休班。”说到这,这个东北汉子眼中闪着泪花,目光却更加坚定。


冬去春来

在YX2*的井场上

不管风霜雨雪

亦或是烈日酷暑

留下了太多陈玉文忙碌的身影

他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

只希望他

好一点 再好一点


作者/青春采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