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爛攤子”到“金招牌”,這個“雙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麼?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駐井工也會呈現一千種駐井生活

有的人覺得荒涼孤獨

有的人覺得靜謐自怡

有的人過的猶如一潭死水

有的人將駐井生活當成了詩和遠方

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人生風景

……

黃土塬上的標杆井場是他長慶的“家”

在長慶油田採油六廠新安邊作業區延二轉生產單元的一個井場上,駐守著一個退伍多年的老兵陳玉文,2019年初他隨著吉林勞務外包隊伍來到了YX2*井場,從此便在這裡紮了根,而在這個荒原中的標杆井場成了他在長慶的“家”。

從“爛攤子”到“金招牌”,這個“雙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麼?

從“爛攤攤”到“金招牌”蛻變


YY2*井地處海拔約2000米的黃土塬上,井場常年風沙不停、標準化水平低、日常維護難度係數不小,曾是全區沒人願意接手的“爛攤攤”。陳玉文面對這一切,沒有被眼前的困難嚇倒,他拿出當年在部隊的拼勁和韌勁,連續在崗6個月精心打造YX2*的井場。在他的辛勤耕耘之下,YX2*的逐漸成了作業區遠近聞名的標杆井場。

從“爛攤子”到“金招牌”,這個“雙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麼?

照片拍攝於2019年


迎“疫”而上 堅守崗位踐初心

受疫情影響,本該倒班休息的陳玉文在崗位上已經堅守了近100天。年前妻子前來探望他,本打算在山裡過年回家過十五,可是春節計劃被突發疫情打亂,夫妻二人只能在山上共同堅守。


從“爛攤子”到“金招牌”,這個“雙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麼?


從“爛攤子”到“金招牌”,這個“雙重身份”的石油人做了什麼?

近日,陳玉文眼瞅著井場上的黃土和煤灰被陝北“熱情的”風颳得四處亂竄,一個新的想法在陳玉文的心裡萌發:假如把煤灰渣子廢物利用起來和黃土混合成一定比例的“水泥”,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有了想法後陳玉文立即起身動手,按照1比1的比例把煤灰和黃土混合起來,給板房四周、罐區周圍、工作臺、井臺子邊界牆上做好硬化後,真的像鋪上了水泥一般,板房也更加穩固了,井臺邊界牆更是稜角分明,井場上再也沒有了黃土煤灰漫天飛的煩惱。

“過年沒能和家人團圓,說不想親人是不可能的,但是長慶和吉林各級組織和領導在特殊時期對我們關懷備至,讓我有一種使命要把工作幹好,把井看好,等疫情過去了,我也放心回家休班。”說到這,這個東北漢子眼中閃著淚花,目光卻更加堅定。


冬去春來

在YX2*的井場上

不管風霜雨雪

亦或是烈日酷暑

留下了太多陳玉文忙碌的身影

他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

只希望他

好一點 再好一點


作者/青春採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