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14世纪开始,一场席卷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鼠疫大流行,杀死了大约2500万人,并在此后多次发生,折磨欧洲 4个世纪之久。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18 世纪,印度的一场地震,导致当地老鼠数量暴增,并最终迁徙到欧洲。正是这些来自亚洲的老鼠,终结了欧洲的鼠疫大流行。

一起来看看亚洲鼠终结欧洲鼠疫的故事!

Emmm~~原文为《科学美国人》意大利版的译文,时空坐标有点复杂,行文也比较跳脱,小科君做了些调整。总之,文章出人意料。

没耐心的亲,可以从文末往回读哈~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001.

1727 年,阿斯特拉罕

伏尔加河畔,阿斯特拉罕。

阿斯特拉罕城里,满是灰尘的街道上挤满了拉着商品的马车和牛车,还有骆驼驮着满满的货物在摇摇晃晃地走着。

人们的耳边时不时传来俄语、印度语、阿拉伯语、土耳其语、汉语、蒙古语、英语、荷兰语和意大利语。

空气中,粪味、动物和人类的汗臭味,与香料、刚鞣制好的皮革、发酵的奶酪、腌肉、酒、香水和香木的味道混合在一起。

远处,向着河流的方向,声音逐渐被沙皇彼得大帝的造船厂里锤子、斧头和锯子的轰鸣声所淹没。

阿斯特拉罕,是伏尔加河流经的最后一个大城市,是自波斯和印度通往俄国和欧洲的必经之地。

来自东方的商队带着生丝、香料、大米、干果、咖啡、葡萄酒、藏红花、硫磺,还有燃油、黄金、银与珍珠,抵达码头。

来自西方的货车则从途径达达尼尔海峡的欧洲帆船上,卸下香皂、糖、针、丝绒、玻璃制品、镜子、玉米、黄油、奶酪、香肠、葡萄酒、干邑白兰地、家具、钟表,然后再从位于黑海的克里米亚港口离开……

这是 1727 年的夏天,阿斯特拉罕普通的一个白天。

002.

“偷渡”去欧洲的亚洲老鼠

入夜,当熙熙攘攘的人群退去,货车、货船也离开后,一个个巨大的“灰色斑块”占据了整个伏尔加河面。

这些斑块宽数百米,随着波浪晃动。它们,是挤挤挨挨的数百万只正疯狂骚动着的老鼠。

老鼠的目标是 500 米之外的河对岸。在抵达属于欧洲的西河岸之后,这群老鼠立刻消失,正如当初,它们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属于亚洲的东河岸一样。

这个发生在 1727 年的奇特现象,被阿斯特拉罕城居民,以及俄罗斯的史学家观察并记录了下来。

人们发现,常常一连几天都有老鼠涉水穿过伏尔加河,穿过第聂伯河(欧洲东部第二大河),再穿过布格河(乌克兰、白俄与波兰的界河)和德涅斯特河(流经乌克兰和摩尔多瓦两国)。在冬季,人们甚至能看到老鼠在结冰的河上小跑着前行。

哪里来的老鼠呢?

这得追溯几年前的印度大地震。在强震前的数小时内,当地的老鼠感受到了从地底上升的气体,它们从地穴逃出,奔向开阔地带。人类就没那么幸运了,废墟不仅掩埋了食物,还掩埋了许多人类尸体。

大量的食物来源导致老鼠数量暴增,随后又引发了大规模的迁徙。

谁也没想到的是,正是1727 年的这场啮齿动物大迁徙,终结了折磨欧洲旧大陆 4 个世纪的流行性鼠疫。

003.

欧洲的恐怖鼠疫

14 世纪中期,被称为“黑死病”的鼠疫席卷欧洲,夺走了 2500 万欧洲人的性命,并在此后多次发生。

造成鼠疫的,是一种被称为“鼠疫杆菌”的细菌。这些细菌寄生于跳蚤,并借由黑鼠等动物传播。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针对鼠疫,当时的欧洲也采取过隔离措施。1374 年,针对有规律在各个港口反复出现的疫情,威尼斯开始拒绝“可疑”船只的停泊

1377 年,

第五海事共和国组建了第一批传染病医院。所有船员和乘客,即使身体健康,也必须在这些港口前面的医院小岛上停留 1 个月。

这种预防措施展现出了效果,并在几年内被地中海的所有港口采用(后来停留期变成 40 天,因为根据当时的医学理论,鼠疫在 40 天内能表现出病征)。

那么,欧洲的鼠疫有多厉害呢?

以欧洲最后一次暴发的鼠疫为例,这场鼠疫发生在 1720 年,持续两年。暴发原因为港口检疫隔离的规则被打破。

1720 年 5 月 25 日,一艘从叙利亚起航的商船“大圣安托万”号,抵达马塞(法国最大海港),虽然此行该船已有 8 名水手死亡,但船主以船上装载的珍贵布料无法等到 40 天后再进行交易为由,请求破例

10 天后,“大圣安托万”号破例靠岸。与此同时,鼠疫与布料也一同登陆。

经由缆绳上岸的老鼠,以及布料和老鼠身上的跳蚤将病菌带上了岸。据可靠推测,一些健康的带菌者或刚被感染、尚未表现出症状的水手,也直接去了当地的小酒馆。

这次鼠疫,导致马塞在两年之内损失了 40000 居民,整个法国南部地区 120000 人死亡,超过地区总人口的1/3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法国画家杰克斯·里戈绘画

描述了 1720 年鼠疫袭击马赛的情形

同样因为未遵守检疫隔离期制度,1743 年,意大利西西里岛的墨西拿,也发生了严重鼠疫。

1743 年 3 月 20 日,一艘热那亚商船装载着谷物和布料(老鼠和跳蚤的理想栖息地)前往墨西拿。尽管已经有一名水手在船上死亡,商船还是获得了停泊和让船员下船的许可。

船长声称,该名水手的死亡是由于外伤所致,证据是死者身上若干略显黑色的斑点。接下来的几天,其他水手及船长也出现了同样的斑点并死亡。谎言被戳破,但为时已晚。短短数月,70% 的墨西拿居民死亡,合计约25000人。

004.

灭绝西方鼠疫的东方老鼠

让我们重新回到 1727 年,伏尔加河畔。

1727 年的夏天,那群涉过伏尔加河抵达阿斯达拉罕的老鼠——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成功抵达欧洲大陆(事实上,它们有可能并不是第一批从亚洲迁徙到欧洲的褐家鼠)。

造成欧洲瘟疫的主角“黑家鼠”(Rattus rattus)一样,褐家鼠既能被鼠疫杆菌感染,也是鼠疫杆菌的宿主。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区别在于,寄生在这两种老鼠身上的跳蚤。寄生在黑家鼠身上的跳蚤叫印鼠客蚤,寄生在褐家鼠身上的跳蚤叫“角叶蚤”。角叶蚤对宿主比较“忠诚”,对人类不感兴趣。

同时,相比于黑家鼠,褐家鼠更为强壮、机智、好斗,而且合作性强。它们能够熟练地游泳,特别喜爱居住在湿热的环境中。

与之相反,黑家鼠则喜欢呆在干燥的环境中,比如屋顶或谷仓。但是从 18 世纪开始,欧洲的环境变得湿热,这为褐家鼠提供了大量繁殖的机遇。

褐家鼠的在欧洲各国的出现时间,还跟这些国家的下水道系统相关联。巴黎的的下水道系统 1374 年开建,18 世纪完工。之后,欧洲其他大城市也开始建造地下排污系统。

也正是在同一时期,这些城市中开始出现首批褐家鼠。

1730年,褐家鼠在英国被首次发现。法国是1735年,德国1740年,西班牙1800年。

褐家鼠的数量成倍增长——事实上,它们也是继人类之后最成功的的物种之一。褐家鼠涌向黑家鼠的领土,窃取它们的食物,老鼠之间的生存大战中稳占上风。

而褐家鼠虽然能被鼠疫杆菌感染,也是鼠疫杆菌的宿主。但是,寄生在褐家鼠身上的角叶蚤,几乎不会将它口器中的感染物从宿主传播到人类身上,这样一来,鼠疫杆菌就被限制在褐家鼠群体中。

于是,以跳蚤为基础的欧洲鼠疫大流行就此终结。

005.

老鼠与跳蚤

1914 年,一篇发表在伦敦的《卫生杂志》上的论文,首次证实褐家鼠身上寄生的跳蚤,把鼠疫传染给人类的几率很低

从 1909 年到 1913 年,剑桥大学的生物学讲师 C·思特里克兰德教授一直在研究这些跳蚤,并于 1914 年初,提交了一份 13 页的报告。

思特里克兰德教授,给我们展示了寄生在褐家鼠身上的角叶蚤的特征

角叶蚤的生长周期为 84 天。它长约2 毫米,饱腹状态下能够跳起9厘米高(身长的 45 倍),未吸血时能跳 12 厘米高(身长的 60 倍)。在没有任何食物的情况下,这种跳蚤最长能存活1 个月。

实验同时还研究了角叶蚤和老鼠、兔子以及人类之间的关系。观测结果显示,

角叶蚤对宿主褐家鼠的确很“忠诚”,在其他宿主身上,它将在几个月后死亡,同时不会繁殖。

为什么呢?

秘密就是,雄性角叶蚤只有在吸了大鼠(褐家鼠)的血液后才会开始寻找雌性,后者受孕后能在 24 小时内产下约 400 颗卵。

用教授的话说就是:很明显,只有大鼠的血液中才含有能激活雄性和雌性角叶蚤生殖器官的物质。也就是说,大鼠对角叶蚤这一物种的延续不可或缺。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呃…看完之后,有没有挠个痒痒

然后,庆幸地一声叹息……

幸好咱们人类的血液

不足以激活男女角叶蚤的生殖力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鸡皮疙瘩!终结杀死了2500万人的欧洲鼠疫的,是一群来自亚洲的老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