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劇照


由福建電影製片廠攝製、發行的電影《男孩女孩》聚焦踏入青春期的獨生子女一代的“成長煩惱”。十五六歲少男少女的獨立意識開始增強,對家長的管教不再順從,開始反抗,趙老師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班高中一年級的學生。在幼稚與成熟、困惑與醒悟之間,沒有一道明顯的界限,但趙老師看著逐漸成長的學生們,由衷感到欣慰。

本片於1996年獲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兒童片獎第一名。1997年,本片獲第六屆“五個一工程獎”及第八屆“童牛獎”最佳故事片獎和最佳音樂獎,同年還獲第17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提名獎。

《男孩女孩》是導演何群在四年時間裡拍攝的第三部反映學校生活的影片,本文是何群談該片的創作感想,也表達了導演對於青年人的關注和對國內第一代獨生子女教育的思考。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何群(1955-2016),1982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78級本科,中國內地導演、美術指導


關於劇本與生活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劇照


影片《男孩女孩》是四年裡,我拍的第三部反映學校生活的影片。92年拍的《上一當》,93年拍的《鳳凰琴》都是根據小說改編的。導演操作這樣有豐富生活基礎、文字基礎紮實的作品,能激發創作熱情。而這次不同,我是受朋友之託,要拍一個城市中學生題材的影片,說實話,我的精神準備不足,一開始也比較被動。我找了不少反映中學生學生活的作品看,其中苗月的電影文學劇本《狗年宣言》,給我印象很深。她的作品沒有杜撰離奇的情節和特殊的人物,也沒有虛假的矯情。非常的自然樸實,充滿生活情趣。我找到苗月,告訴她我會用她的部分素材,她挺痛快的答應了。這當然不夠,我必須走進學校親身感受、親自觀察,才有權說話。我們去了北京市重點學校八十中學。這是我的母校,校方給了我很多的方便和支持。影片寫的是普通學校,於是又去了海淀區西頤中學和一所“外事職高”。在西頤中學的座談會上,一位老師不客氣地對我說:“你們拍的都是什麼電影?開幾次座談會就算了解中學生、深入生活了?你來學校當幾個月班主任,就什麼都知道了!他把對電視劇的不滿都撒到我身上了。當時我心裡很不是滋味。但是,我知道他講得對,他不戳我們的脊樑骨。我們搞兒童影視創作的人有幾個真正瞭解現在的孩子的?現在的中學生想些什麼?做些什麼?他們長得有多高,都穿什麼樣的衣服?


關於孩子和家長


這批孩子,大多生於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是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成長的,是第一代“獨生子女”。他們的優勢是知識面廣,學東西多,像電腦、英語、現代文學、現代音樂等等。令人驚異的是,孩子的發育都那麼好,不要說十五、六歲正值青春期的,就是十三歲的孩子,看起來也都是大姑娘、大小夥子了。而他們的父母,大部分都當過知識青年,有些老知青剛剛回城,有的永遠留在當地了。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劇照


現在學生的家庭是多元化的:有大款、個體戶、也有知識分子和工人。但不管是什麼樣的家庭,家長再困難也不能苦了孩子,父母把所有的關注點都集中在這個孩子身上,這些孩子也在經歷著社會經濟大變革。他們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起碼他們的書包比我們的重。我曾問孩子們在街上看到不公正的事管不管,有的講“現在人情險惡不敢管”,但有的說“只要有人帶頭就敢打抱不平”。能看出,對英雄的崇拜使他們骨子裡有正義感的。拍戲時,一個參加拍戲的十三歲男孩沒趕上車,自己頂著寒風騎自行車從東郊趕到外景地,就可看出他們的責任感。戲裡我加強了高濤這條線,他一心想當警察,也鬧過笑話,很孩子氣,但他敢做敢為,很正義。


關於學生和老師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國家一級演員趙有亮(右)飾趙老師


我一向認為,人的成長最重要的除了家長就是老師。一位善良有愛心的老師,對孩子一生都會有影響。我認為一個孩子只要能感覺四季氣候的變化,就能感受人情的冷暖。影片《男孩女孩》裡的趙老師是五十歲左右的男老師,在生活中這樣的老師已不多了。他不只看重學生的分數,更注重看到孩子內在素質,更關注孩子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學校,學生們面臨升學、就業問題,在他的家庭裡也同樣存在,我讓趙老師多少帶些理想色彩,這也不是沒有生活依據的。我始終認為,老師必須做到什麼樣學生都能跟你講心裡話,如果學生總和你隔著,這個老師是不成功的。拍戲時,孩子們說,在學校能遇到戲裡這樣的老師多好哇。


關於構思和創作


越貼近學校的生活,越感到那種樸實自然的生活流程和有趣的生活細節,恰恰能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最能打動人,就象發生在今天我們身邊的事情,令人感到真實親切。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貫穿始終的故事,而是展現了幾個學生和老師以及他們各自不同的家庭。孩子們各有習性,但獨立意識的增強,對大人的管束和說教不再順從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共同特點。他們遇到的問題是時代色彩的“成長的煩惱”,如青春的萌動,對英雄的效仿和崇拜以及偷拍美人照,捲入群架以及選擇人生道路等。孩子們的性格在來自學校和社會的各種矛盾中得以展現,構成的生活圖景像水彩畫一樣,近看筆觸紛繁無序,站得遠些會看出亮麗的輪廓。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楊若兮銀幕處女作,飾張美娜


我們的學校和家庭,應該多給孩子一點空間和時間,多給孩子一點信任。我的潛意識裡,是在不自覺地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我對他們傾注了熱情和關注。這是在影片創作完成後我才意識到的。也許不少家長會在影片裡看到自己的影子。大人們有時不自覺地苛求孩子,其實孩子們現在犯的錯誤,自己年輕時也都犯過。孩子們更需要來自師長的寬容和理解。在幼稚與成熟、困惑與醒悟之間,從來沒有一道明顯的界限。在做影片後期時,北影錄音棚的師傅說,如果這個片子早兩年出來,我就不會那樣對待兒子了。聽了這話,我感到欣慰。(作者:何群)


福影故事 | 導演何群談《男孩女孩》


《男孩女孩》1905電影網播放地址:

https://www.1905.com/mdb/film/221603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