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的转换选择是谁的锅?


上一次说到了后三头同盟:恺撒死后,罗马出现的政治军事新形势。听这名字,就知道和前三头同盟有着相差无几的结局,总是要有一人打败其余的两人。

奥古斯都统治者罗马帝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君主,自然安东尼和雷必达就成了手下败将了。具体的战况还是慢慢道来。

再次稳定的铁三角

恺撒死后,他的正式继承人:屋大维迅速得到了民众的支持。还有两位强有力的竞争者:雷必达和马克·安东尼也在争夺权力。三人明白存在的内忧外患光是靠自身的力量是做不到的,因此公元前43年,三人达成同盟关系。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的转换选择是谁的锅?

(后三头同盟雕塑)


为了巩固同盟关系,屋大维还娶了马克·安东尼的养女为妻。看上去是不是熟悉的套路?前三头的庞贝也为了巩固同盟关系娶了恺撒的女儿为妻。相同的道路势必迎来同一种结局。

三人都是恺撒的追随者,结盟后为恺撒出了口恶气,清扫了反对恺撒派的各地势力,还顺便敛财不少。屋大维的军队大获全胜,屋大维名正言顺地返回罗马,与此同时,安东尼前往埃及,遇见克利奥帕特拉七世。

公元前42年,屋大维和安东尼共同率领军队前往希腊,和布鲁图和卡西乌斯进行了著名的腓力比之战,布鲁图和卡西乌斯的自杀,宣告着共和派势力的瓦解,是共和制度的片尾曲,这一场战争标志着罗马帝国的新生日记已经写上了前言。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的转换选择是谁的锅?

(腓利比古城遗址)


第二次内战

有言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尽管有最强大的力量,但随着共和体制的逐渐瓦解,后三头同盟的魔力也就逐渐消逝了。

后三头瓜分了罗马领土的地域势力。安东尼沉迷于埃及艳后的美色,雷必达也被屋大维一脚踢开,夺取了他的军事权力。

这次的同盟是无可奈何的,三人并不是真心实意想要团结在一起,只是各取所需罢了,自然也不会像前三头同盟一样长久(虽然前三头同盟最后也走向了战争之路)。此次的结盟迅速地转变为了第二次罗马内战。

安东尼和屋大维两人之间打起了战争,最后安东尼输了,屋大维成为了赢家。屋大维给自己改名为恺撒·奥古斯都,为自己加冕了王位,称自己为上帝之子(耶稣和奥古斯都都在争论这一头衔),成为了罗马的唯一统治者。

一承血脉

屋大维不是第一个破坏罗马共和制的人,这要归功于他的父亲恺撒,他倒是个孝顺的儿子,没有辜负恺撒的厚望。可是恺撒也不是第一个这么想的人。

我们无法追究他们的内心究竟是怎样想的,不知道恺撒有没有称帝的欲望,因为他曾经拒绝过安东尼成他为王的想法,这倒是提醒了元老院急于解决掉他的原因。

或许他们都在极力地欺骗自己共和制依旧长青的假象,对于共和制主导历史的罗马来说,独裁或许让自己成为千古罪人。屋大维也是如此,他还不愿承认共和制已经消失在罗马的事实,他的权力早就大过元老院了,元老院已经成为了他的附属机构单位。

那若是有先例呢?

恺撒的舅舅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就是一个这样的先例。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的转换选择是谁的锅?

(盖乌斯·马略)


马略曾经也做过执行官,当时临危受命的马略将军不负众望打败了日耳曼人,还稳定了罗马共和国的内部斗争。处于那个时代背景下的马略清楚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急需改革的罗马也因为他的政治措施逐渐稳定下来。

他的军队里有各个阶级的人,穷人也可以上战场,还能拿到土地的奖赏,还缓和了社会矛盾,对土地的争夺。这一条政策不仅激励更多的穷人上战场,也驱使着罗马的一次又一次土地扩张,才能够让骁勇善战的士兵得到应得的回报。

马略曾经当过七次的执政官,其中还连任五届,他得到了平层百姓的支持,他改革的募兵制让财产和权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手上,军队对他的爱戴超过了对罗马的热爱,逐渐演变成了个人的崇拜风。罗马共和国的关键时期险些转为独裁的帝制。

无独有偶,马略的死对头,罗马将军路西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LuciusCorneIiusSulla)和马略一样,他确保军队对他的忠诚度高过罗马,曾经作为无限任期独裁官的他,捕杀了数千反对他的人。这些看似疯狂的举动也早在恺撒上位之前三十年早就实施过的了。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的转换选择是谁的锅?

(苏拉)


他们的共同点便是在独裁的道路的伙伴,只是各走各的路而已。

谁选择了谁

都说恺撒是帝制的仰望者,罗马共和国的背叛者,但如果,并不是恺撒选择了独裁,是罗马帝国选择了恺撒呢。万一是罗马先变成了帝国呢?究竟是罗马帝国想要选择恺撒,还是恺撒选择了罗马帝国?

帝国和共和国之间的区别是很明显的,帝国由于有长期的扩张习惯,因此帝国管理的区域要大过本身的领土,种族也会变得多元化,会变成许多民族的共和体。这样的帝国都是实行的的统一的政治制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波斯帝国了。

而罗马在成为帝国之前早就满足了这三个条件了。罗马是由一座城市扩大成一个城邦,组成了一个共和国,后来罗马还兼并城邦,例如拉丁人、布匿战争,都是扩张的好例子。

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共和国的转换选择是谁的锅?

(布匿战争)


若果非要说灭亡罗马共和国的,并不是恺撒和奥古斯都,早在他们之前,罗马的扩张就已经达到了帝国级别的状况了。再往会回溯几代,就会发现,罗马的集权时期,执政官或者独裁官,一定是一位将军,例如马略、苏拉。

他们对权力的集中起初是为了有更多的权力根据战争的现状做出相应对策,因为他们手上掌握的还有军权,这种军政权合一势必会带来个人崇拜,他们是让士兵直接得到利益的执行者,自然就会受到膜拜。

这么说来看上去像个恶性循环,所以,别再说是恺撒开了罗马帝国的头了,是罗马选择了帝国,不是凯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