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前言:

这是一篇我学习、实践印象笔记的复盘文章,这个我已经使用4年多的软件,它渐渐成为了我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

记得在2015年哪会儿,自己刚从传统的外资汽车制造业转行到互联网汽车金融领域,面对全新领域,和接踵而来的新知识,我开始意识到,我急需一个「帮手」来帮我记录、整理、汇总知识,以便我随时学习和调用。

后来自己摸索用了几年,感觉不得要领,索性就付费找牛人学习,这篇就是我的成果复盘。

PS: 文章有点长,干货有点多。



01 少建笔记本,多用标签搜索


#笔记本

「少分类,多搜索」这是我上完课后,印象最深,帮助我最大的一点。

不知道大家刚使用印象笔记的时候,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常年的windows文件夹分类惯性思维,导致我刚使用印象笔记,依旧沿用文件夹分类方式,会根据某个事情或是一个项目就建立一个笔记本,然后依次整理有序的排列开来。

这种方法在笔记内容少的前期,没有什么问题,可一旦你的笔记内容多起来,你的问题就来了。

你会发现找个笔记内容越来越难,耗时也越来越久,甚至会出现一个笔记不知道要放在哪个笔记本里面,结果又重新新建一个笔记本。

不知不觉印象笔记左边栏信息越来越多,渐渐的你就会不想使用,最后可能想重新申请一个账户,从头开始分类。

在学习了牛人的课程后,让我很快找到了解决方案,下面是我现在使用的笔记本分类: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笔记本分类

这个笔记本分类方法是基于美国时间管理大师David Allen的GTD(Getting things Done )流程逻辑,通过收集、整理、创作、输出、归档这几个维度的知识信息加工流程,构建得来。


1)收集箱

我先把从四面八方,不同渠道搜集过来且未加工过的信息,统统先收录到「我的收集」中,并且定期按照需求进行加工整理,不让信息长期堆积。

其中还有专门的「微信」和「剪贴板」笔记本,专门方面移动端搜集信息使用。


2)创作加工

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把有用的知识点利用「见感思行」的方式形成知识卡片素材库,方便今后使用随时调取。

而平时通过记录日记的方式来沉淀知识,最后通过调用不同维度的知识卡片信息,来形成自己一篇篇的原创文章。


3)项目

这里主要存放的是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

每个项目创建一个笔记本,所有项目相关信息统一存放在一起,方便及时查找,一旦这个项目完成并产出成果,就可以把笔记本移动到「归档」处,时刻保持项目笔记本组是最新状态。

如果有新的项目产生,就在新建一个笔记本,但注意4*5原理,即大流程不超过4个,每个流程中笔记本数量,最多不超过5个。


4)归档

每个项目或加工的信息完成了,都会统一存档到对应的「归档」笔记本存档。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循环操作,你的笔记本就像流水一样始终保持最新状态,不会出现臃肿的现象。


#标签

标签对于笔记本来说,是个非常好的补充,也只有笔记本+标签两个加在一起,才算是真正构建起了一个完整且立体的知识体系。

现在按照「少分类、多搜索」的原则,我模仿老师的模板构建起了自己在学习、工作、生活、几大类的标签组,并且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调,大原则是「标签穷尽分类,但不重复」。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100-学习类」

主要在自己感兴的阅读、写作、演讲、投资、个人品牌、生产力工具、课程几个维度进行分类,形成知识积累红利,最终形成个人品牌。


「200-工作类」

目前是按照从事过的公司和项目来进行分类整理,今后这方面可以随时根据需求更新增加。


「300-生活类」

家庭、生活经验构建成了我幸福健康的来源,只有家庭幸福了,你的其他事情才会越来越好。


以上的标签分类,你可以按照自己不同时期的需求,进行迭代升级,在结合课程里面教授的标题组块命名方法:人物+名字+关键词、故事+关键词、时间+关键词,让你搜索事半功倍,毫无死角。

这个标签学习,还解决了之前一直困惑我的「杜威十进制」使用方法。

之前我向另一个牛人学习过印象笔记的分类心法,并且第一次听说了「杜威十进制」分类。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思维导图

可以看出,牛人们的心法在很多方面都是高度一样的。

两个方法唯一区别在于:之前笔记本分类使用「杜威十进制」对笔记本书分类,而现在学习的是用在标签分类上。

我个人现在更倾向于使用在标签分类上。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杜威十进制

印象笔记私人笔记本上限为250个,而标签数量的上限为10万个,「杜威十进制」广泛使用在图书馆的分类编码中,从这点上看,「杜威十进制」使用在标签的分类穷尽中,更为合适。

一个小小的改变,瞬间让我的知识「活」了起来,印象笔记越用越喜欢。


02 搭建个人协作系统


曾几何时,「写作」这个词跟我八竿子打不着,因为在我「旧意识」里,写作是都是那些作家的事情,跟我们平民老百姓没啥关系。

而随着个人品牌和知识付费的崛起,写作也逐渐开始平民化,普通人通过网上写文章逆袭的事件越来越多,更是让写作成为个人品牌加分的利器。

我自己也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在2017年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开始了陆续的写作。通过这2年的写作,确实让我得到了一些额外的红利。

比如通过写作,让家人知道原来我的文笔还不错,也通过阅读我的文章,多了一种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渠道,增强了家庭成员的关系。

我老板看到我的文章,得知我是个有想法且善于学习的人,于是在工作中给与了我很多的锻炼的机会,通过这种「间接」的秀肌肉,让我比其他人更容易脱颖而出。

最后,写作还是一个思想延续,帮助个人成长的好方法,通过记录不同时期的想法和不断复盘,让自己的成长有迹可循。

所以说,写作是个人人可参与,人人有收获的践行成长方法。

然而,2年多的写作也带给我另一个困惑,我并没有因为2年的写作积累,让我有成长复利。

我每一次的写作只是用文字堆积而成,相互没有关联性,就像一次性的杯子一样,用完就丢了,下次写作再重头再来。

这个有点像把一年的工作经历,反复使用了十年的感觉。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开始注重学习的复利积累。


1、元写作(虚构类写作要素+非虚构写作要素)

这个概念还是我第一次听说,不过对我启发巨大。

简单说,元写作就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核心系统要素之一。

按照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写作类别,将写作拆分成为一个个小的写作要素,平时注重小要素的素材积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借用,形成自己的原创文章。

虚构类主要指的是小说、散文、文学作品一类。

通过阅读、研习一流作家的作品,对他们文字中好的地方进行裁剪、积累,最后进行仿写练习,会对你文章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非虚构类主要指的是一些概念阐述、科普文章,术语类,和干货文章,也就是我们大多数人平时网上看的文章。

以下就是按照课程学习,我的写作标签分类: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刚开始对于老师这样的分类,我是不太适应的,因为不知道怎么使用它,所以刚一开始我写作方式依旧是老习惯,直接「硬」写。

有时候会为了一个开头,或者一个金句卡壳半天,好几个小时才写一两句话。

有一次,看到网上一篇文章里面,有几个金句不错,突然想起了老师的方法,索性用老师的模板实践了一次,1-2分钟搞定,很简单。

前两天写文章,发现缺少几个金句,就参考了金句要素,节约了不少时间。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老师经常说:写作不是你打开水龙头,灵感就源源不断的出来的,而是应该象蓄水池,平时不断的积累、蓄水,真到用的时候,才能提供源源不断的资源。

再好的方法,如果你不亲身实践,你也不知道它好在哪里。


2、时间银行—见感思行,卡片写作

如果说「元写作」是写作核心基础,那「见感思行」无疑是写作系统的兵器库,对于写作新手,或不能坚持写作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至宝。

按照这个模板,对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积累写作素材,以一张最小卡片为单位,开始你的写作,没有任何门槛。


见:即看到了什么

感:有什么感觉?开心?难过?激动?其他….

思:为什么我会这样想?

行:这对我有什么影响?下一步我可以怎么做?


这套卡片框架模板,可以灵活运用到某个素材的积累,每天日记模板,以及主题研究等等,更多适用场景我也在不断实践摸索中

下面是我学习「梁宁:产品思维30讲」课程时,利用「见感思行」写的卡片。

这样的卡片,打上对应的标签,存放在知识库里,有需要的时候随时调取复用,非常方便。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建感思行卡片


3、时间银行— 晨夕日记

时光一去不复返,貌似时间过后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而留住时光最好的方式除了照片,就是文字记录了。

老师推荐使用「晨夕日记」模板(如下)记录每天的事情,记录每天我们的一点一滴,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时光机」。

而文字是记录成长最好的方式,当你开始记录时,你会发现自己之前是多么的无序和浪费时间,你会对时间颗粒感很敏感,也会在记录中不断的思考和反思,这个过程就是在成长。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在这一块,我并没有完全模仿欢喜的模板进行。

我在项目笔记本里创建了一个「成长日记本」,每天开始尝试记录自己发生的事情、思考和想法,我希望通过一段时间的个人实践,来慢慢调整自己适合的方式。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复盘 | 印象笔记,新中产必备的「第二大脑」


03 个人专属操作系统

老师的课程虽然教授的是「如何搭建个人写作系统」,我隐约感觉到,这门课程不仅仅是教写作系统,也是在教我们如何搭建个人专属的操作系统。

人的这一生要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情和不断的成长,生活在当今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人生系统来应对今后复杂多变的社会。

老师的「写作系统」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内核心法,熟悉掌握其要领后,可以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各种适合自己的操作系统,而印象笔记则是那个承载的工具,让你的所有内核心法得以充分呈现和运用

两者完美的结合后,就像课程里说的,「道、法、器、术」形成闭环,最终形成我们的第二大脑和私人Google。



专注新中产的成长发展

相信小任务也能有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