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紅學界有這樣一段著名的記載:

曹雪芹《紅樓夢》,高廟末年,和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廟閱而然之,曰:‘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後遂以此書為珠遺事。”

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乾隆皇帝廟號“高宗”,這裡的“高廟末年”就是指乾隆晚年,“和”指的是和珅。和珅將《紅樓夢》呈給乾隆看,乾隆看了說是“明珠家事”,於是後人就把這本書當成明珠家的事了。然而,這件事是和珅搞錯了,乾隆皇帝的本意應該是表達《紅樓夢》是“明朱家事”,即明朝朱元璋家的事。

大家可以仔細看下面一幅圖,注意上面右數前兩個大字:

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我們常說“明太祖”,很少注意“明朱”二字。

“明朱”二字等同於“朱明”,所以乾隆說的是“朱明”家的事,而不是和珅聽成的“明珠”家的事。況且,如果真的是明珠家的事的話,那麼乾隆皇帝根本就沒有必要禁止《紅樓夢》的傳播了,因為明珠是清朝有名的大功臣,又是康熙皇帝的侍衛近臣,只因為康熙後期的黨爭而下過獄,最後才病逝家中,這樣說起來,明珠跟乾隆朝沒有任何關係,所以乾隆時期沒必要追究“明珠家事”。

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但如果是“明朱家事”的話,一切就順理成章了。《紅樓夢》是明末清初的人所寫的關於明清交替的隱事,其中不乏對滿清的諷刺,所以才屢遭禁止,甚至80回以後的文字竟然不翼而飛。清代永忠詩集的眉批:

第《紅樓夢》非傳世小說,餘聞之久矣,而終不欲一見,恐其中有礙語也。

永忠是滿人,才恐怕《紅樓夢》書中有“礙語”,也就是害怕漢人寫的小說裡有反動的話。這是絕對能講得通的,而所謂的“礙語”不過是用文字或明或暗表達百姓對朝廷的不滿罷了。清代“文字獄”盛行,文人作品稍有“礙語”,便遭禁止,也正是因為如此,“明朱家事”才會被人“終不欲一見”。

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胡適先生曾有一段文字:

《石頭記》家庭小說也,社會小說也,而實則一部大政治小說也,故曰政,曰王,曰赦,曰刑,曰史,曰禮。為政而權操於內,故其婦曰王,其侄亦曰王。外赦而內刑,言不相孚也。史之為言已成陳跡也,李之為言禮也、理也。刑足以破家,即足以亡國,作者之意深矣。非禮與理,其孰能善其終哉!《石頭記》專寫一極專制之家庭,實則一極專制之國家也。七十一回以後,便純是一極陰慘的專制國。”

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雖然先生後來支持“家事說”,但他早期的這段文字的見解還是很獨到的。《石頭記》就是《紅樓夢》,也叫《風月寶鑑》,就像故事裡的那面銅鏡一樣,正面、反面都可以照出人來,但正面照出來的是美女,反面照出來的確是骷髏。這就告訴我們這本書的正面是家庭小說,歌頌兒女情長,綿綿此恨;反面是政治小說,揭露明亡清興,累累白骨。

一字之差,竟成“紅學”千古憾事

“清風有意難留我, 明月無心自照人。”“清”指清廷,“明”指明朝。清朝政府有收服的心意卻難以留住他,明朝雖然已經滅亡但依然是照亮他人生的燈塔。他便是王夫之,借這副對子表現了自己的晚節。而《風月寶鑑》的“風”同樣指“清風”,“月”同樣指“明月”,與王夫之的這兩句詩異曲同工,表達一模一樣的主題,所以才被乾隆皇帝指為“明朱家事”,只因和珅有意無意的換了一個字,才讓納蘭家背了《紅樓夢》的黑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