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有人说文人的不幸是文学的大幸。当面对仕途的失意时,李白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唯有诗和美酒不可辜负;柳永浅吟“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唯有诗和伊人不可辜负;苏轼低唱“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唯有诗与美食不可辜负。

作为文学家,苏轼是幸运的,他给我们留下太多优秀的诗篇;作为文人,苏轼却是不幸的,《自题金山画像》“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说的就是他颠沛流离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对于别人恐怕早就抑郁了,但是他是苏东坡,却认为被贬的黄州、惠州和儋州才是他人生的巅峰。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是他人生境界的最好诠释,不仅精神境界高,生活还很精致。每次贬谪的地方都泛着美食的清香,他被贬的地图也成了现在的美食地图。

黄州:“猪肉颂”与“一蓑烟雨任平生”

公元1079年,耿直的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得罪了朝廷权贵,被关在大宋的监牢,朋友帮忙解救还是被贬黄州。他也曾在黑夜无数呐喊上天的不公,“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感谢苦难给了一个积极乐观的美食家和文学家。黄州地处偏僻,初来乍到的苏轼很不适应当地的环境。后来发现当地盛产猪肉,价格实惠,于是自己潜心钻研,做成东坡肉,成为当地的美食。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美食可以为身体疗伤,诗词可以为精神赋能。《定风波》“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不管是自然界的风雨还是人生的风雨,他都无所畏惧,洒脱豁然,“也无风雨也无晴”。

黄州给了苏轼很多的时间和空间,可以随心创作。《赤壁赋》“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悟出了物我合一;《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悟出了珍惜年华。黄州给了苏轼一个乐观旷达、笑傲沙场的人生。

惠州:“荔枝”与“人有悲欢离合”

公元1094年,随着京城的高太后去世,保守派失去了靠山,无一幸免遭受贬谪。苏轼被贬惠州,这已不是第一次被贬,这次苏轼多了更多的坦然,并有了更多的生活技能。苏轼发现惠州的荔枝品种丰富,味道甜美。

《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荔枝滋润了苏轼伤痕的内心,给予他更多创作的灵感。《惠崇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满怀热忱的诗人眼里是春光融融,盎然的生机照耀着诗人的内心,油然散发着积极乐观。《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来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月盈则亏,水满则溢,何不学会放下,看淡一切挫折。惠州给苏轼一个宁静致远。淡泊随性的人生。

儋州:“牡蛎”与“一叶轻舟寄渺茫”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公元1097年,62岁的苏轼再次被贬,这次被贬到儋州,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在当时,朝廷不杀文人,流放儋州是仅次于死刑的惩罚。这也是苏轼最后一次被贬,耄耋之年,亲朋无伴。短暂的失意可以忍受,长期的坎坷他如何面对?这是他给儿子的信:

“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贻书叔党曰: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

他告诉儿子海南牡蛎味道绝美,千万不要告诉朝中大夫,跟我争夺牡蛎。心境还是如此的超远物外,乐观强大。《移廉州由澄迈渡海元符三年六月二十日》“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在儋州九死一生,苏轼却没有什么怨恨。和当地的百姓和谐相处,重学风,建学堂,赢得百姓的尊重。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公元1100年,苏轼遇赦北归,途中遇雨,《雨夜宿净行院》“芒鞋不踏利名场,一叶轻舟寄渺茫。”雨夜苏轼住宿净行院,他联想自己一生的沉浮。已看淡名利和生死,愿驾一叶扁舟游走人间,这份轻松自适、恬静淡然更窥见他的不凡。儋州给了苏轼一个超脱生死、佛性禅意的人生。

小结

从《猪肉颂》看苏轼背后的诗词人生

漫步苏轼走过的地方,他都把人生的艰难化作生活的乐趣,觅一份美食,写一份诗意。他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强健傲然的身影,传递着超脱旷达的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