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的“消溽暑”,細膩至深,淺淺閒適時光

小滿已至,夏天的腳步已來臨,人常說小滿是人生最好的狀態。這時候的陽光是一點接著一點充足,而不至於灼熱;雨水漸漸多了,不至於梅雨的磅礴,卻是最豐盈的灌溉。人生大滿太少,可小滿才是人人皆有之。在這個時候,才想起,告別大好時光的暖春,迎來的才是最自在的閒歲時光。

周邦彥的“消溽暑”,細膩至深,淺淺閒適時光

記得這幾年聽過的一首古風歌曲《閒歲》,曲調悠悠,歌聲清細,這才常聽不衰。可最讓我印象深刻而深得內心的是歌曲的詞,第一句的“燎沉香,煮朝露,消得幾分溽暑天”,這不就是周邦彥的《蘇幕遮》嗎?讀書的時候只知道背誦,只知道是一首清新小調,不似現在能夠如此讚許這首詞。

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簷語。

葉上初陽幹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

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周邦彥是北宋後期最著名的詞人,被稱為婉約詞的集大成者,甚至被冠以“詞家之冠”的雅稱。周邦彥尤善婉約詞,特別是閨情小調,在要求格律的嚴謹下,創作出很多語言精細麗雅的詞。小調在很長一段時間不是特別有受眾,讓人有消遣之意,可往往小調最考究文學功底,也同樣更深入內心。

古代儒家思想裡常言道:學而優則仕,周邦彥也不例外。雖說他從小做事散漫,可特別喜愛讀書,慢慢地鍛煉出周邦彥的才學。學識不少,卻不能代表仕途順暢,周邦彥的官宦之路坎坷叢生,以至於而立之年還只是個太學生。好在一篇《汴都賦》深受神宗賞識,博得個太學正的位置。

周邦彥的“消溽暑”,細膩至深,淺淺閒適時光

周邦彥長期任職在太學正上,卻無所作為,回想起自己一生仕途波折,常年羈旅在外,難免不生家鄉之念,這才有了這首小令的出現。

思鄉大都描述的是苦愁,周邦彥寫的也是虛虛實實,可我覺得詞人的構思尤為巧妙,一字一句卻又是非常的清新自然。詞人說以前的消溽暑是燎沉香,就想到自己小時候消溽暑是樹蔭屋簷下吃西瓜。樹蔭下,一把竹椅,一葉蒲扇,聽的是鳥聲蟬叫,才明白詞人筆下的暑天正如以前一樣,淺淺時光卻活得異常的閒適。

周邦彥的“消溽暑”,細膩至深,淺淺閒適時光

五月的風物讓人閒適,更讓人思念。看著這些風景,周邦彥盼著是何時歸家,能夠與鄉友鄰伴共一葉扁舟,前往更美的西湖荷花塘。看似敘述一篇小調,詞無炫彩,卻生有悠長意境。這是一首說不上來的感覺,只有切身體會到夏天的閒適時光,才會體會到詞人內心的細膩之情。

再一次聽了聽這首《閒歲》,看著周邦彥的《蘇幕遮》,是否,舊時巷陌與池塘,映入眼簾,直至夢與談。


關注“南窗問秋”,一起追夢古詩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