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从1940年到1945年期间,英、美两国一共向德国及其占领区投下了超过60万枚,共计200万吨的各类炸弹,几乎将德国的所有重要设施炸了一遍。但在1945年4月29日至5月8日这段时间里,盟军的轰炸机开始改变策略,向当时被德国占领的荷兰地区投送了大量的食物,包括土豆、肉类、面粉、胡萝卜、蛋粉和香烟。共计超过6000吨的各类物资,而且德国国防军承诺在投放期间不会攻击这些轰炸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英、美和德国“媾和”?还是盟军大发善心,看德国占领区的人们太可怜了?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盟军对德国的大轰炸

荷兰“大饥荒”

但实际上和我们想象的不太一样,这些食物的紧急空投是为了救助当时正处在“大饥荒”中的荷兰人。1944年9月德国人颁布禁令,切断了荷兰境内的一切食品供应,在食物发放上采取限购政策,规定荷兰国内的居民每人每周只可以领取200克的面包。这个数量相当于4两食物,哥们一顿饭都不止四两,但这却是当时荷兰人一周的口粮。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等候领取食物的人们

不仅如此,除了食物限量供应,连最基本的燃料供应也被德国人切断了。当这个禁令持续到11月份时,寒冷的冬天悄然而至,没有食物和燃料的荷兰人此时正处在一个不亚于被围困的斯大林格勒最艰苦的那个阶段,食物千金难换,在黑市上小麦的价格更是高达每公斤52英镑。饥荒、寒冷、绝望、死亡在1944年的冬天笼罩着这个曾经的“风车之国”。据统计在1945年1、2月份期间,仅荷兰鹿特丹一处,因饥饿和寒冷每天就有超过1000人死亡。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为了食物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饿的已无法站起来的荷兰民众

虽然饥荒在持续,但是德国人在此后对待荷兰人的高压政策却从未“松懈”过。1945年初,随着盟军步步紧逼,德国人败像已显,为了镇压统治区内的各种反抗活动,德国人开始对荷兰人大肆杀戮。饥荒已让世人绝望,不过更加绝望的是德国人在饥寒交迫的蔽履残躯之上的疯狂蹂躏。

食物“大轰炸”

为了解救当时的饥寒交迫的荷兰人,加上流亡海外的荷兰政府的多次请求。盟军指挥部决定使用轰炸机向德国占领的荷兰空投食物,以帮助其渡过这段最为艰难的时刻。这次行动也被称为“曼纳行动”,目的就是为了缓解荷兰地区严重的饥荒。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兰开斯特轰炸机

该任务最初是由英国的兰开斯特轰炸机执行,计划从300米的高度进行物资投放。不过由于在这样的高度之下投放的物资在落地后几乎无法成型,土豆泥真的变成了泥,罐头则完全“炸”开,面粉像“炸弹”一样爆炸,所以最后机组成员将飞机高度下降至150米左右时才得以完成此类投放任务。如此高度对于兰开斯特这样的重型轰炸机来说难度非常大,如果不是德国方面承诺不攻击此类飞机的话,估计将会有大量轰炸机被击落。所幸此时德国仅剩部分顽抗分子,大部分人还是“明白”事的,为了战后的自身安全,给盟军留点“面子”还是可以做到的。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美军轰炸机空投食物

这次行动一共出动轰炸机3156架,飞行5566架次,共投放了6684吨的各类食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地的饥荒,不过对于600万的饥荒民众来说杯水车薪,每天仍有大批的灾民在饥饿中死去。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装载食物,准备空投到荷兰饥荒地区

正如执行此次任务的加拿大飞行员肯尼斯·戴维回忆说:

“食物被投到在鹿特丹的空地上后尽管有大批的警察在维护秩序,但饥饿的灾民如同潮水一般不顾一切的涌向食物,互相争抢,甚至是火拼”,这也是当时处于饥荒中的荷兰人的真实写照。

饥荒的起因

这次“大饥荒”的起因其实多多少少和盟军的攻击行动有一定的关联。1944年9月盟军开展了一次史上最大规模的空降行动,被称作为“市场花园行动”。目的是要以奇袭的方式迅速夺取荷兰境内被德军占领的主要桥梁,以使盟军能够跨过莱恩河直插德国境内。但在付出了1.7万人的惨重代价之后,并未攻下其中最为关键的那一座阿纳姆大桥,最终这次行动失败。而在这次行动当中荷兰平民对于盟军给予了相当大的帮助,担任向导、提供物资、救治伤员等等,这样的做法在行动之后让德国人恼羞成怒。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市场花园行动最终在盟军付出惨重代价之后草草收场

虽然在此之前荷兰处于德国的占领和统治之下,但是德国对待这个国家的政策并不像其他被占领国那样不堪。因为德国人非常清楚荷兰对于德国的重要性,一旦荷兰失守,那么德国的门户大开,对于防守本土非常不利。因此对待战略位置如此“关键”的国家,德国在1944年以前一直采用一种比较温和的手段来安抚和统治着荷兰。随着战事不断扩大,大部分荷兰人被德国人驱使着奔赴前线和后方,为其发动的战争提供各种资源。男人去前线服役参军,女人留在工厂日夜不停的生产各种军备物资。甚至当德国人占领大部分苏联后,还特意选调了一批精干的荷兰人送到了乌克兰草原去开垦土地。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荷兰民众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德国人自认为这样的做法很仁慈,但荷兰人却不这样认为。在被占领期间,各地罢工和反抗活动此起彼伏,虽然都被德国镇压下去,但仇恨的种子在压迫的岁月中迅速生根发芽。借由市场花园行动,满以为盟国将彻底解放荷兰,全体国民同仇敌忾,岂料事与愿违,英美联军撤走之后。德国开始将这种愤怒释放到普通平民身上,他们认为是荷兰人将盟军引进来的。加之在海外的荷兰流亡政府发动了数次大罢工,给德国在物资供应上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因此在1944年9月,德国人展开了疯狂的报复行动,有计划的将其财产洗劫、切断一切物资供应,目的就是让荷兰人知道背叛的代价。

二战末期为了“温暖”荷兰“饥饿的冬天”而开展的食物“大轰炸”

饥荒之下的荷兰饿殍遍地

到了1945年初,有近600万人因德国的封锁和压迫处于饥饿的状态之下,每天都有大量的难民因为没有食物死去,而这段时期也被荷兰人称为“饥饿的冬天”。在这期间总共有将近2万人死去,剩下的人也大多因营养极度匮乏而无法从事任何工作。直到4月初,盟军从德国进入荷兰,这种情况才有所缓解,而为了营救更多饥寒交迫的人们,盟军与未投降的德军协议允许盟军轰炸机对占领区的平民投送补给,这也就出现了上述那个场景。大批兰凯斯特轰炸机运载着无数的土豆、奶酪、肉类等物资向荷兰展开“食物轰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