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这场猝不及防的疫情,让我愈发明白独处的重要。

学会享受孤独,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在静默无声的日子里,依然活得有声有色。

听起来这话很扯,但独处,真的是人一辈子的修行。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如今的生活节奏太快,凡事我们讲究高效,我们追求肉眼可见的刺激和成果。宁愿读一篇干货文,也不愿花时间去读一本书,自己去积累经验,因为怕付出的精力与收获不成正比。

我们喜欢追爽剧,喜欢一秒进入高潮,喜欢最直观的视听体验。

久而久之,我们都忘记了,当慢下来时,到底该如何一个人生活。

这几天,你们的朋友圈有没有这样的情况:

发手机屏保截图、发两年前照片、发一个赞学习十分钟,还要点十个好友,不然就挂科,会单身,会穷。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不知道你们是否参与了这个游戏,当然,我没有任何排斥或反感,国难面前,我们家门不能出,在朋友圈里互动一把,也不失为一个消遣的好途径。

只是,任何刷屏背后,必然有着引爆它的机制或契机,像17年的圣诞帽,19年的国旗头像。

腾讯利用的,是圣诞节和国庆的节日烘托,而这款游戏(暂且称之为游戏吧)的设计者,恰恰看到了人们此刻的百无聊赖。

家里是安逸,但时间久了,谁也受不了,我们想出去。

想出去,想找个人,见一个除了家人以外的人,哪怕不说话,见见也好。

然而,钟南山教授还在前线扛着,居委会和村长还拿大喇叭四处喊着:别动,你千万别走动。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到了在家躺着,就能为国家做贡献的时候了”,虽说是一句调侃,但想想处于水深火热的武汉,想想步履不停的医务人员,他们连年都没有过,我们吃年夜饭大团圆的时候,他们在医院啃的是方便面和蛋黄派。

阿中从未有求于你,就这么一次,你又怎忍心不答应?

所以,即便心早已飘向了天南海北,身体还是牢牢地吸附在家中。

身心分离之际,这款游戏就这么悄悄推向了朋友圈。就像石子投进了平静的湖面,石子虽小,但打破湖面的平静,足够了。

试想一下,倘若它出现在考试周,退一万步来讲,哪怕是周末,甚至往年的假期,这款游戏必然无法引发如此大的反响。

因为那时的我们,有太多事情想做,有太多事等着我们去做,相形见绌,我们会觉得这游戏太无聊了。

说到底,不是游戏无聊,是出不去的我们,太无聊。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的,要学会独处的原因。教人独处不是鸡汤,活了这么多年,相信大家早已拥有判断的能力,是好是坏,你分得清。

所谓的鸡汤,被华丽的辞藻包裹着,它是经不起现实检验和推敲的。

开头,我只是简单提了一下独处,因为我知道,这样的词太不讨喜。在鸡汤和成功学泛滥的今天,一会儿有人让我们广交往、集人脉,一会儿又让我们不合群,要做自己的朋友。

没有哪位成功人士站出来,告诉大家到底怎么做。索性,我们不看了。

说这么多,做这么多铺垫,我的看法是:要有与人相处的本领,同时要有随时从人群中抽离的能力。

说白了,与人为善,与己相处。

一群人的狂欢很简单,但当人群散去,你是否能适应只有你一个人的落寞?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我认识一位自媒体人怀左学长,研究生毕业后,他没有去应聘公司,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选择在家,静心读书写作。当然,有着之前打下的基础,学长年薪早已远超同龄人数倍。

他会学习烧菜,去拖地洗碗,去赶早市,与陌生的大妈聊天,做一些普通男生不屑的日常。

他说,这叫修行。

这次病毒爆发,大多数人茫然无措,哪也去不了,打着圈得在家转。

只有怀左学长,处事不惊,他依然更文,去拉活动,开私房课,丝毫没受疫情半点影响。

泰然自若的他,就像个老和尚,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修行。

修行,不是非得坐禅,不一定就得拿着木鱼在那儿敲啊敲,真正的修行,是内心的修行。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学会与自己相处,学会享受孤独,能快走,也能随时把自己调整到慢状态,从容地将速度降下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意外,不为所动,说的便是这样的人吧。

最近,我也努力让自己适应当下的环境。说实话,这对我来讲有很大的难度。小伙伴面前,我是个喋喋不休的人,在姐家那几天,虽说有一定的年龄差,到底还是有共同语言的。

跟我姐聊够了,我就去挑逗我外甥,20岁的年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好在上下都能勉强吃得开。

但回到自己家,面对两位家长,我跟他俩聊啥?聊偶像,聊化妆?还是聊恋爱,聊梦想?不得不承认,代沟是有的。

习惯了身边有人,突如其来的安静,让人发慌,让人无所适从。而且,我不知道这种封闭的状态要持续多久。

电影看了个开头,觉得无趣,看小说,进不去剧情,看书,更是烦躁得不行。跟朋友聊天,俩人在线无聊,刷微博,刷知乎,持续不过几分钟,把手机扔到一边,然后从卧室走到客厅,走啊走。

病毒潜伏期已过,村门打开,好像遥遥无期。我逼着自己安静下来,坐在那里,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慢慢的,心里那份焦躁淡化了许多。

我在烦什么呢?起初我不明白,饿了有吃的,房间温度恰好,连着WiFi的手机和电脑,曾经在学校我无比憧憬的生活,此刻如数摆在我面前。为何我还不知足?

给了我所有想要的,却没有了自由。往日家门敞开,我不一定会出去,但当我得知它关上、并且短时间不会打开的时候,我就已然失去了自由,也带走了快乐。

与自己独处,就是给内心自由的过程。《肖申克的救赎》里,安迪在监狱待了几十年,他是唯一一个没有被体制化的人,因为身体禁锢了,但他的内心是自由的,所以安迪布下一个局,最终在那个风雨漂泊的夜晚,把自己救了出去。

安迪用内心的自由,挽救了身体的自由。

所以啊亲爱的,别着急,相信国家,这场灾难我们总能挺过去。在这之前,好好待在家里,别总是刷手机,里面的世界很丰富,但它终究不是我们的朋友。

只要你用心发现,你会明白,心里藏着的那个你,将会是你最忠诚的朋友。

试着与它交流,跟它做个好朋友。有了朋友,你就不再孤独,内心自由了,也就无所谓外在的拘束。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门,我们还能做点什么?

谢谢你们,花时间看到这里。这场病毒带给我的思考,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我会慢慢等,等着武汉城门打开的那一天。

我想,那时候的樱花,一定开得灿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