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這場猝不及防的疫情,讓我愈發明白獨處的重要。

學會享受孤獨,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在靜默無聲的日子裡,依然活得有聲有色。

聽起來這話很扯,但獨處,真的是人一輩子的修行。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如今的生活節奏太快,凡事我們講究高效,我們追求肉眼可見的刺激和成果。寧願讀一篇乾貨文,也不願花時間去讀一本書,自己去積累經驗,因為怕付出的精力與收穫不成正比。

我們喜歡追爽劇,喜歡一秒進入高潮,喜歡最直觀的視聽體驗。

久而久之,我們都忘記了,當慢下來時,到底該如何一個人生活。

這幾天,你們的朋友圈有沒有這樣的情況:

發手機屏保截圖、發兩年前照片、發一個贊學習十分鐘,還要點十個好友,不然就掛科,會單身,會窮。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不知道你們是否參與了這個遊戲,當然,我沒有任何排斥或反感,國難面前,我們家門不能出,在朋友圈裡互動一把,也不失為一個消遣的好途徑。

只是,任何刷屏背後,必然有著引爆它的機制或契機,像17年的聖誕帽,19年的國旗頭像。

騰訊利用的,是聖誕節和國慶的節日烘托,而這款遊戲(暫且稱之為遊戲吧)的設計者,恰恰看到了人們此刻的百無聊賴。

家裡是安逸,但時間久了,誰也受不了,我們想出去。

想出去,想找個人,見一個除了家人以外的人,哪怕不說話,見見也好。

然而,鍾南山教授還在前線扛著,居委會和村長還拿大喇叭四處喊著:別動,你千萬別走動。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到了在家躺著,就能為國家做貢獻的時候了”,雖說是一句調侃,但想想處於水深火熱的武漢,想想步履不停的醫務人員,他們連年都沒有過,我們吃年夜飯大團圓的時候,他們在醫院啃的是方便麵和蛋黃派。

阿中從未有求於你,就這麼一次,你又怎忍心不答應?

所以,即便心早已飄向了天南海北,身體還是牢牢地吸附在家中。

身心分離之際,這款遊戲就這麼悄悄推向了朋友圈。就像石子投進了平靜的湖面,石子雖小,但打破湖面的平靜,足夠了。

試想一下,倘若它出現在考試周,退一萬步來講,哪怕是週末,甚至往年的假期,這款遊戲必然無法引發如此大的反響。

因為那時的我們,有太多事情想做,有太多事等著我們去做,相形見絀,我們會覺得這遊戲太無聊了。

說到底,不是遊戲無聊,是出不去的我們,太無聊。

這也是我一直強調的,要學會獨處的原因。教人獨處不是雞湯,活了這麼多年,相信大家早已擁有判斷的能力,是好是壞,你分得清。

所謂的雞湯,被華麗的辭藻包裹著,它是經不起現實檢驗和推敲的。

開頭,我只是簡單提了一下獨處,因為我知道,這樣的詞太不討喜。在雞湯和成功學氾濫的今天,一會兒有人讓我們廣交往、集人脈,一會兒又讓我們不合群,要做自己的朋友。

沒有哪位成功人士站出來,告訴大家到底怎麼做。索性,我們不看了。

說這麼多,做這麼多鋪墊,我的看法是:要有與人相處的本領,同時要有隨時從人群中抽離的能力。

說白了,與人為善,與己相處。

一群人的狂歡很簡單,但當人群散去,你是否能適應只有你一個人的落寞?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我認識一位自媒體人懷左學長,研究生畢業後,他沒有去應聘公司,去做朝九晚五的工作,而是選擇在家,靜心讀書寫作。當然,有著之前打下的基礎,學長年薪早已遠超同齡人數倍。

他會學習燒菜,去拖地洗碗,去趕早市,與陌生的大媽聊天,做一些普通男生不屑的日常。

他說,這叫修行。

這次病毒爆發,大多數人茫然無措,哪也去不了,打著圈得在家轉。

只有懷左學長,處事不驚,他依然更文,去拉活動,開私房課,絲毫沒受疫情半點影響。

泰然自若的他,就像個老和尚,也讓我明白了什麼是修行。

修行,不是非得坐禪,不一定就得拿著木魚在那兒敲啊敲,真正的修行,是內心的修行。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學會與自己相處,學會享受孤獨,能快走,也能隨時把自己調整到慢狀態,從容地將速度降下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對意外,不為所動,說的便是這樣的人吧。

最近,我也努力讓自己適應當下的環境。說實話,這對我來講有很大的難度。小夥伴面前,我是個喋喋不休的人,在姐家那幾天,雖說有一定的年齡差,到底還是有共同語言的。

跟我姐聊夠了,我就去挑逗我外甥,20歲的年紀,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好在上下都能勉強吃得開。

但回到自己家,面對兩位家長,我跟他倆聊啥?聊偶像,聊化妝?還是聊戀愛,聊夢想?不得不承認,代溝是有的。

習慣了身邊有人,突如其來的安靜,讓人發慌,讓人無所適從。而且,我不知道這種封閉的狀態要持續多久。

電影看了個開頭,覺得無趣,看小說,進不去劇情,看書,更是煩躁得不行。跟朋友聊天,倆人在線無聊,刷微博,刷知乎,持續不過幾分鐘,把手機扔到一邊,然後從臥室走到客廳,走啊走。

病毒潛伏期已過,村門打開,好像遙遙無期。我逼著自己安靜下來,坐在那裡,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慢慢的,心裡那份焦躁淡化了許多。

我在煩什麼呢?起初我不明白,餓了有吃的,房間溫度恰好,連著WiFi的手機和電腦,曾經在學校我無比憧憬的生活,此刻如數擺在我面前。為何我還不知足?

給了我所有想要的,卻沒有了自由。往日家門敞開,我不一定會出去,但當我得知它關上、並且短時間不會打開的時候,我就已然失去了自由,也帶走了快樂。

與自己獨處,就是給內心自由的過程。《肖申克的救贖》裡,安迪在監獄待了幾十年,他是唯一一個沒有被體制化的人,因為身體禁錮了,但他的內心是自由的,所以安迪佈下一個局,最終在那個風雨漂泊的夜晚,把自己救了出去。

安迪用內心的自由,挽救了身體的自由。

所以啊親愛的,彆著急,相信國家,這場災難我們總能挺過去。在這之前,好好待在家裡,別總是刷手機,裡面的世界很豐富,但它終究不是我們的朋友。

只要你用心發現,你會明白,心裡藏著的那個你,將會是你最忠誠的朋友。

試著與它交流,跟它做個好朋友。有了朋友,你就不再孤獨,內心自由了,也就無所謂外在的拘束。

疫情之下:出不去家門,我們還能做點什麼?

謝謝你們,花時間看到這裡。這場病毒帶給我的思考,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我會慢慢等,等著武漢城門打開的那一天。

我想,那時候的櫻花,一定開得燦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