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今天說起玉,指的是什麼東西大家心裡都有數,但是對於古人來說,玉的概念就要寬泛得多,古人說:“美石為玉”,在古代,有許多珍寶都歸於玉的範疇。

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我們平常說的“王字旁”,其實應該叫做“斜玉旁”,因為與它相關的許多字,在古代都代表美玉的意思。

瓊,美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瑜,美玉。《左傳·宣公十五年》:“山藪藏疾,瑾瑜匿瑕。”

璞,未雕琢的玉。《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工理其璞而得寶焉。”

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碧,青綠色或青白色的玉。《莊子·外物》:“ 萇弘死於蜀,藏其血,三年而化為碧。”

瑰,美玉,美石。《詩·秦風·渭陽》:“何以贈之?瓊瑰玉佩。”

瑾,美玉名。南朝宋慧琳《龍光寺竺道生法師誄》:“如草之蘭,如玉之瑾,匪曰薰雕,成此芳絢。”

瑱,古人垂在冠冕兩側用以塞耳的玉墜。《詩·鄘風·君子偕老》:“鬒髮如雲,不屑髢也。玉之瑱也,象之揥也,揚且之晳也。”

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琮瑞玉。方柱形,中有圓孔。用為禮器、贄品、符節等。《周禮·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器,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

珂,白色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珂,石次玉,亦碼碯白如雪者。一雲螺屬。”

瓔,似玉的美石。《玉篇·玉部》:“瓔,瓔琅,石似玉也。”也指瓔珞,一種玉飾。唐元稹《估客樂》詩:“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

琛,指玉。《宋史·樂志九》:“禕衣褒崇,琛冊追榮。”

瓏,古人大旱求雨時所用的玉,上刻龍紋。《說文·玉部》:“瓏,禱旱玉也。”

珏,相合之二玉。雙玉。《說文·珏部》:“珏,二玉相合為一珏。”

璋,玉器名,狀如半圭。《書·顧命》:“秉璋以酢。”

珠,原義為珍珠,是指蚌殼體內結生的球狀小顆粒,有光澤,多用做裝飾物,也可入藥。後來把和珍珠很相似的寶石也稱為珠。

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琚,佩玉。《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瑭,玉名。多用於人名。五代有史建瑭、石敬瑭。

玎,音丁,玉石或玉器撞擊時發出的聲音。玎璫或玎玲,形容玉石般悅耳的撞擊聲。

玥,音月,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珠。

玦,音決,古時配帶的一種玉器,環形,有缺口。相傳,古代大臣因罪流放邊塞,三年之後若皇上派人送去一塊玉環,則意為還;若送去的是一塊玉玦,則意為絕,還要繼續流放。所以,玦有回絕、拒絕的意思。

琉,音流,琉璃,一種色澤光潤的礦石,學名青金石,又名天藍石。琉的異體字為瑠。

璫,玉製的耳飾。《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璫。”

琅,音郎,琅玕,形狀象珍珠的美玉或美石。傳說中紅色的玉樹,生長在海里稱為珊瑚,生長在山間的則稱為琅玕。琅的異體字為琅。

瑢,音容,佩玉的品貌和佩玉相碰的聲音。

瓚,音贊,一種玉石,其中五分之三為玉,五分之二為石。古時用玉很有講究,只有皇上可以用純玉,其他大臣則分等級:大公用瓏玉(五分之四為玉,五分之一為石)、侯臣用瓚玉、伯臣用將玉(玉石各佔二分之一)。古代一種玉製的禮器也稱為瓚,祭祀或招待賓客時用來盛酒灌酒,功能相當於現代的勺子。以玉圭作為勺子柄的稱為圭瓚,以玉璋作為勺子柄的稱為璋瓚。

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如果你沒了解過,可能真的無法想象古人為了描述玉,造過這麼多字——實際上由於篇幅原因,這裡的玉還只是古人描述的一小部分而已。

古人待玉如此認真,今天的我們承此美意,又怎能懈怠?

古人對待玉,是認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