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漢時期讖緯思想如此流行,它到底是什麼?

引言:在漢代經學發展為國家意識形態的過程中,讖緯思潮應運而生,它的主要特徵是通過神學化的方式為經學本身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倫理實踐尋找依據,同時又將經學從知識與理論領域擴展到自然和社會現象之中。它的誕生為王莽新朝以及東漢的建立提供了思想基礎,但由於它充滿了迷信色彩,又可人為製造,在隋朝被禁止毀滅。

什麼是"讖"、"緯"?

"讖"是預示人間吉凶禍福的啟示和隱言。它的起源十分早。在《史記·趙世家》中就有記載,說秦穆公曾經生病,睡了七天,醒來後說上天告訴他,晉國即將大亂,在五代之中都不能安穩下來,但在這之後就要稱霸。秦穆公醒來說的關於晉國的話就是讖語。一直流傳關於秦朝滅亡的這句話"亡秦者胡也"也是讖語。而"緯"是對經書的解釋。緯書是以經書為核心的註釋讀本。因為有七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和《孝經》,所以有七緯。讖本來和經學的關係不大,但隨著緯書的興衰變成了經學的研究思想基礎之一。

為什麼東漢時期讖緯思想如此流行,它到底是什麼?

光武帝劉秀

讖緯思想流行的背景

讖緯自西漢末年開始流行。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由於它大講災異符命,宣揚"漢歷中衰"(漢朝將要衰落,該改變他了),成為了各派政治勢力爭權奪利的思想工具。但讖緯思想的真正流行是在東漢時期。光武帝劉秀起兵以及建立東漢時就曾利用讖緯,來使自己的起兵和統治合理化。在臨死的時候,還利用讖緯來神化皇權。而且東漢時期,封建專制體制比西漢更加完備。由於光武帝劉秀是藉助豪強地主的武裝取得政權,劉秀必須對其加以控制。提倡儒學,宣揚讖緯就是劉秀採取的加強統治的措施之一。

劉秀曾遊學長安,見識到上層統治者的統治方式,深知儒學是其重要精神武器。在東漢建立之前,劉秀就已經著手建立太學,設置博士。群國學校也紛紛建立起來,請名儒講經傳道。此外,還褒獎王莽建立新朝時隱居不出仕的士人,稱他們為氣節之士,用高等的禮節對待他們。東漢的統治者通過提倡經學,表彰名節,使忠君孝親的思想深入社會上下,培養了重名節的社會風氣。這樣使東漢政權在東漢末期時豪強勢力迅速發展時仍得以維持。

東漢時期,經學的發展最突出的特徵就是經學讖緯化併成為了宣揚天命皇權的基本形式。由此,讖緯成為了東漢統治者的重要統治工具,。漢章帝元和二年(85), 下詔制禮作樂,緯書所傳達的明確的天意成了國家制禮作樂以效法聖人的立論根據。由於上層統治者對讖緯思想的推行,也使得讖緯思想在民間流行起來。上至天子下至平民的冠禮、婚禮等禮制的制定,都參考五經與讖緯才能進行。

為什麼東漢時期讖緯思想如此流行,它到底是什麼?

漢章帝

"讖緯思想"是什麼?

讖緯思想的首要內容是將孔子神化。根據緯書的說法,孔子除了正定六經外,還寫下了不為人知的秘文。這些秘文就是為漢立法的緯書。其次是發揮了天人感應的思想,來論述經典中的綱常倫理。比如,他們將人事與天文地理發生聯繫,說帝王的德行如果感動了天地,那麼就會出現瑞星,會出現生長的茁壯奇異的禾苗。這樣一來就限制了皇帝的行為,讓他們不能隨便濫用權力。讖緯還將禮制視為人人必須遵守的不能改變的法度。最精煉的"三綱六紀"的表述就出自讖緯,認為君臣、父子、夫婦為三綱,六紀是諸父、兄弟、族人、諸舅、師長和朋友。儒學家利用讖緯反覆證明這些倫理道德都有天道的支持,如果能遵照履行,上天就會降下祥瑞,反之會出現災禍。

《白虎通義》的思想以及反讖緯

東漢建初四年(79),楊終向章帝建議按照石渠會議的舊例對經學進行重新審定。章帝於是在白虎觀舉行了會議。會議的結果由班固整理成書為《白虎通德論》。《白虎通德論》又名為《白虎通義》,可簡稱為《白虎通》。"通義"二字是指此書對儒家經典所做的解釋具有共通性,是各家的通識。《白虎通義》的內容十分豐富,社會、政治、人倫、天文、地理無所不包,囊括了當時社會的方方面面。《白虎通義》的 特點之一是用陰陽五行學說為依據,對政治社會人倫等內容作出說明。這樣也是《白虎通義》的突出特點。

為什麼東漢時期讖緯思想如此流行,它到底是什麼?

班固

《白虎通義》將社會關係概括為"三綱六紀",認為如果將"三綱六紀"處理好了,那麼社會秩序就會穩定下來。而處理社會關係的方式就在於陰陽五行之中。它認為,金木水火土的運行是為了"天"。臣子、妻子也如同這樣,他們的地位低下,必須一心一意侍奉君王、丈夫,遵行他們的意志。而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就如同木生火,火克金一樣。也就是說,父母生子如同木產生火,孩子侍奉父母要像火克金一樣使父母避免受到傷害,父母也會像木燃燒自己助力火克金來支持子女。《白虎通義》的特點之二就是將經書文句與讖緯混合在一起,對經典進行牽強附會的解說。整本書不僅直接引用讖緯,還有大量內容來源於讖緯,與讖緯有關。

為什麼東漢時期讖緯思想如此流行,它到底是什麼?

《白虎通義》

從現在來看,讖緯是一種迷信思想。在當時,由於讖緯思想的泛濫,對漢朝社會的影響愈加嚴重,引起了一些思想家的反思,開始批判讖緯。在這些思想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揚雄、桓譚兩位。他們鑽研古文經學,深受漢代黃老之學的影響,其學術風格兼容儒道思想。

對讖緯思想的評價

讖緯在東漢的盛行,一方面是由於統治者進行統治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是由漢代的天人感應和陰陽災異為基礎的。它與經學的融合,使漢代經學神學化。雖然它對東漢的統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它充滿了濃厚的神學迷信思想,可一時因統治者需要與儒家經典進行融合,並不能長期並行,所以它很快被經學排斥出去,東漢末年逐漸衰退。由於讖緯可以人為製作,在別有用心的人的利用下,對一個王朝的穩固不利,統治者也逐漸認識到了其危險。於是,讖緯思想在魏晉時期屢加禁止,隋朝建立後更是正式禁止毀滅。

為什麼東漢時期讖緯思想如此流行,它到底是什麼?

揚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