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文化大國,歷史曾出現過無數的才子佳人。從這些才子的手中流傳出了許許多多的名作,一般來說,在詩詞文章方面便很難給這些名作排名,因為自古以來便有“文無第一,武無第二”的說法。然而如果是評選畫作,那麼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便是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了。

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清明上河圖街道局部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最為著名的傳世名畫之一,為北宋風俗畫家張擇端所作。整幅《清明上河圖》寬24.8釐米、長528.7釐米。作品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在這種構圖法下的人物看起來十分的生動,如同站在高樓之上俯視下方。

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清明上河圖的小橋流水

整幅圖繁而不亂,次序井然。圖中所包含的景物更是多。幾乎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應有盡有大到寂靜的田野,稀稀拉拉的一些老樹林裡。還有一些山村,歸鄉的貴人騎著騾子,前面幾個僕人帶路。封建社會的古老氣息撲面而來。

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清明上河圖城樓局部

在這樣一幅總長五米多長的畫作中,卻繪製了成千上萬種形象。除了數量龐大的各色人物以及浩瀚的背景之外還有牛、騾、驢等牲畜,車、轎、大小船隻,房屋、橋樑等等。充分體現了宋代建築風格還有民俗文化。

這樣的一幅畫在中國歷史上,乃至放眼整個世界繪畫歷史,也是絕無僅有的佳品。尤其是這幅畫中的細節,可謂是把控得嚴絲密縫。用現代科技在放大了三十倍之後,你會看到很多史書記載所沒有的細節。

首先是第一幅場景,我們可以看到這裡有兩個動作看起來十分親密的男人。其中一個看起來有些鬍子年齡稍大的一些男人拿著一把小刀在另一個男人的臉上戳來戳去,我們知道,古人一般來說都是留長髮的。而且看地方也不想剃頭髮的場地,那麼這個地方很有可能就是在治癒臉上的痘痘。或者是刮鬍子,沒有想到古代的男人也這麼的講究吧?

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我們再來看看第二幅場景,我們可以看到,一個穿著圍兜。類似於廚師或者店小二的人,拿著兩個碗,還有兩雙筷子,走在大街上。看到這個場景大家是不是特別的熟悉?這不是我們現在的外賣小哥嗎?難不成在宋代就已經有了外賣?

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看來古代在生活的很多方面已經和現代沒有太大的差別了,特別是飲食方面。中國是文明古國,自古以來亦是悠久飲食文化之勝地。到了唐宋時期更是達到了飲食文化的高峰。

甚至已經可以說是過分講究。“素蒸聲音部、罔川圖小樣”宋朝民間已經形成了自身鮮明的特色飲食。在《清明上河圖》中也有許多關於飲食文化的描述,這個外賣小哥便是其中一種。

放大30倍的清明上河圖:喂喂喂,橋下那人,在幹嘛呢

最有趣的還是最後一張圖,甚至讓人看了忍不住大笑。這個在橋下樹邊睡覺的人也太不注意形象了吧?可能是因為天氣太過於炎熱,一個大男人竟然穿著一條紅色褲衩就在樹下睡覺。這也側面地反映出當時的宋朝人的開放。看到這裡你是不是被這幅經典的神奇畫作所折服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