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之时,方能拨开迷雾,心灵游于物外,与天地精神往来,看清生命的真相。

作家马德说:“一个人的灵魂,只有在独处中,才能洞见自身的澄澈与明亮,才能盛享到生命的葳蕤与蓬勃。”

莫言说,“只有独往独来,才有可能冷眼旁观。只有冷眼旁观,才有可能洞察世态人情。”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看自己,感悟世态炎凉,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谁要是不热爱独处,那他就是不热爱自由,因为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人只有独处,才能彻底摘掉面具,撤去铠甲,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人只有独处,才能和乏味的生活握手言和,让往后余生过得更加舒适。才知道,独处之所以是成年人最好的奢侈品,是因为一个人独处的时候,才能完全成为自己。一个人独处,才是最重要的增值期,

作家张方宇曾说:“越是优等的人就越是喜欢自己独处,因为一切都清清楚楚,越是劣等的人就越是想和别人搅合在一起,当一切都变得不清不楚,他们就有了下手的机会。”一个人,要么孤独,要么庸俗,要想变得优秀,就必须经历一段独处的时光。因为通往优秀的路上,总是孤单。作家木心曾在莫干山上隐居过六年。在这六年的时间里,他一个人白天读书,晚上写作。他在书桌上贴了福楼拜的一句话:“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

独处,也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每个人在骨子里,都需要一个留白独处的空间。如果说学会与人交往是一种能力,那么学会安静的独处也是一种能力。能够在独处时安然自得,才会在喧嚣时淡然自若。独处是一种静美,也是一种修炼。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能得到净化。人只有静下心来,才能回归自我。

一个人的独处,就是给自己一个远离喧嚣的机会,就是发现自己的“真”的时候。我们要学会给予自己独处的机会、与自我对话的机会。一个人独处,才能完全成为自己,人只有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聆听自己的声音,与自我对话。低质量的社交,不如高质量的独处。与其在一群人当中狂欢感到寂寞,不如一个人的时候独处收获惊喜。

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可以远离效社交,做最真实的自己,其实有时候,不合群只是表面的孤独,合群了才是内心的孤独。我们很多时候都为了合群而合群,然后渐渐失去了自我。

朋友,需要的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与有品位、人品好的人相处才能提高自己。人到了一定年纪,必须扔掉没有意义的酒局,看不起你的亲戚和虚情假意的朋友,主动切断无用的社交,远离垃圾社交。你要耐得住寂寞,才能专注自己正在做的事。真正的聪明人,必定爱独处。与其浪费时间精力,去做一些无用的社交,倒不如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

个习惯独处的人,往往不惧怕独孤,他会在独处的时光中修炼自己。不慌不忙地坚强和成长,让自己获得更优质的提升和机会,成就更好的人生。越是喜欢独处的人,他们做事越专注和坚定,更全面地观察周围环境变幻,让自己获得更优质的提升和机会。做起事情来也是稳扎稳打,不断让自己变得优秀而强大。

学会安静地和自己独处,才是真正的智慧,余华在《在细雨中呼喊》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再装模作样地拥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孤独之中,以真正的我开始独自的生活。”年幼时,我们害怕独处,觉得独处是一种尴尬,可等到成年之后,我们才蓦然发现独处的可贵。

在这喧闹的尘世,我们都需要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地方,安静心灵、洗去疲劳,安之若素,从容不惊,保持心灵的安静,苦而不言,痛而不语。人生本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有些风景只能一个人欣赏,无论走过多少繁华,终究还是要回归安静。

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实性。人生需要沉静,心才能清明,才能知道自己想走的路,自己需要的东西。当你学会闭嘴,习惯安静,就能看清一切,更好地做好自己。学会给自己一份安静,心才能得以自处,学会平和地与自己独处,就会慢慢活成自己所喜欢的模样。

生活给予的苦难和痛苦不是一种刁难,而是生活对你的一种雕刻。热闹之外才是生活,平平淡淡才是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