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心灵的修炼

一个人的时候,总是孤寂落寞的。这点先人已有无限感慨: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多么悲怆,可谓“凄凄惨惨戚戚”。

只有失落的时候,才会独处。“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在春天的时候一个人泛舟出游,即使景色优美,也难掩忧愁,连小船都载不动这无限的忧愁。

独处:心灵的修炼


人类是群居动物,独处是违背天性的,让人难以忍受。我们自小就被教育要多与人交往,多交朋友,要合群。一旦有谁独来独往,就会被说性格孤僻、不合群,人们便极力想改变他。外向者总是受欢迎的,而内向的人却时常被诟病。

人们总是想方设法避免孤独。有共同爱好的人会相聚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小集体,做什么事情都得一起;无数人不亦乐乎地玩着社交软件……甚至,人类为了摆脱孤独,不相信自己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而千方百计地寻找外星人。

独处:心灵的修炼


可其实,快乐不是成群结队的人的专利,独处自有独处的乐处。王维的《竹里馆》便深刻阐释了独处之乐:“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独自坐在幽静碧绿的竹林中,弹琴又吹箫,无人打扰,月光照耀,多么闲适愉悦。无人扰,随心所欲,这就是独处的魅力。

龙应台说:“两个人一起走时,一半的心在那人身上,只有一半的心在看风景。要真正地注视,必须一个人走路。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能发现身边的美丽风景,才能细致入微地观察生活,领悟生活的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喜欢一个人旅游,一个人登山,一个人散步的原因。

独处:心灵的修炼


独处的时候,也是思考与心灵修炼的宝贵时光。独处时,你似乎进入了另一个境界,由于没有了外界的喧嚣及他人的搅扰,大脑会不自觉地活跃起来,开始思考平时不会思考的问题,有时会有意外的收获,你的精神也会得到一定的修炼与升华。我喜爱跑步,虽然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我经常是一个人在奔跑,因为这是难得的独处时光。我喜欢在宁静的早晨,独自在幽静的乡间小道跑步,边欣赏风景边思考,身体与心灵,都有愉悦的感受,那感觉特别美好。

独处:心灵的修炼


鲁迅先生说:“猛兽总是独行,只有牛羊才成群结队。”在现代人社会,独处也是能力的考验,经常独来独往的人必有非凡的能力。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每个人都很忙碌,独自行动,可以高效率完成事务,而不必为他人所拖累,独处也是一种方便。

当然,独处也应有度,人是社会性动物,生于此世,难免与他人交往,否则寸步难行。独处是偶尔给自己放假,而不是与世隔绝,经常独自一人和不与他人有任何人有交集,极有可能被淘汰或患上抑郁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