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維多利亞港——香港紀行之十五

別了,維多利亞港

——香港紀行之十五

費凡平

陽光、港灣、微風、浪花。

這就是維多利亞港嗎?

到香港已有十多天了,我曾無數次經過這裡,但我從未像今天這樣仔細眺望過這片蔚藍的海灣。是海灣在變,還是我的心情有變化;是因為海浪多情,還是因為我此刻將要告別?。

別離自古多情,我折服於古人,想不到面對著這靜靜的海灣,情感又一次得到印證!

記憶中的大海,它是屬於雄性的。可是眼前的這片海,它卻像一位含情脈脈的少女。那起伏的海浪,恰似北大荒的麥浪,任憑陽光的撫摸。港灣無語,無語之中更添一抹嫵媚。

維多利亞港足足要比黃浦江寬上幾倍。港島和九龍隔海相峙,又同枕著這海灣。港灣無私,無私之中蘊藏著一股溫情。

我難於想象,一個現代化的城市,假如缺少這個港灣,它能有如此的繁榮和美麗嗎?世界上又有哪一個美麗的城市,能缺少港灣與河流的擁抱呢?

我敢肯定,沒有維多利亞港,也絕非有香港今日的神韻。

因為有了這個港灣,才能襯托出兩岸高聳的摩天大樓;因為有了這片海,才能有這兩條海底隧道,連接兩岸;因為有了這港灣,才有堪稱世界一絕的啟德機場;因為有了維多利亞港,才使香港有了擁抱大海,走向世界的契機。

我不知道,港人是怎樣看待這片港灣的,更不知道對它作過怎樣的歷史評估。但我深信,維多利亞灣已是香港歷史的見證人!

幾天前的一個晚上,我曾在這裡碰到一個孤獨的老人。晚風下,他對著港灣久久地凝望著,以至我走到他邊上,他仍沒注意到我。事後在閒聊中我才知道,他原來也是來這裡作告別的。他明天就要回到老家山東濟南了,葉落歸根,這是值得慶幸的,可他畢竟在這裡奮鬥了幾十年,他熟悉這片港灣,這裡留有他人生的足跡,更留有他漂泊的苦澀與孤獨,人非草木,真要離別,他能忘卻這一切嗎?

我理解這位老人的情感,也似乎更理解這港灣在港人心中的位置和作用。

記得剛來香港時,我還曾詛咒過這港灣。那天,我乘坐一艘小遊艇,想在港灣裡遊覽一下,想不到,海面上波浪疊湧,不時地拍打我那條小艇,像是在驅逐我這個不速之客,以至我剛買的那瓶啤酒,也被顛翻在地,我好掃興。灰濛濛的海面,留給我的唯有一片灰色和空白。

我心裡不止一次地詛咒:我決不會第二次再走進這裡。無奈,我歸途的“錦江”輪,恰恰是停泊在這港灣裡,我只得又一次來到我曾詛咒過的港灣。

香港,留給了我些什麼?維多利亞港為何這樣平靜?我為何又如此難於按捺住自己的情感?

陽光下,港島從未像此刻這樣清晰地在我眼前呈現出一種活色生香的立體感,我的心漸漸地平靜下來。

香港,別了!我深信,不久的明天,我會更加自信從容地來到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