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娶親:百姓“祛災納吉”的象徵

□ 郭存亭


上黨這一古老的地區,淳樸的民風養育著流傳久遠的民俗文化源,使至今保存了許多悠久的民俗事象。傳統社火正月初十“老鼠娶親”便是其中之一,其文化底蘊深厚,為上黨社火遺存的典型,在長治市潞城區境內已經傳承了上百年。

老鼠娶親:百姓“祛災納吉”的象徵

泥塑“老鼠娶親”

農曆正月初十,是民間傳統的節日之一,也稱“石頭節”,是石頭神的生日,這一日還被稱為“石磨日”“十子日”“石不動”等。按民俗傳統講,這天最忌搬動石頭和碾、磨、石臼等石器,忌開山打石,並要向石頭神焚香祭拜;如果在正月初十這天動石,會傷了莊稼。所以,民間流行農曆正月初十祭奠石頭神的習俗,也預示著新的一年五穀豐登、糧食滿倉。但是,在潞城民間還習慣把正月初十稱為“老鼠娶親”日,考究這一習俗的來歷,原來是源於民間的傳說。

古時百姓家的牆基多用石頭壘砌,牆角窟窿又多,是老鼠生活的地方,恰好正月初十為民間傳說的“老鼠娶親”日,百姓在這天祭奠石頭神時也把鼠神來敬拜;所以舊風俗里人們在這一天要早早睡覺,以免影響了老鼠的喜事。還要在櫥間屋角放些食物,供鼠郎鼠娘大宴賓客之用。在潞城一帶流傳的故事是:傳說每年正月初十的夜間,修煉成精的老鼠都要玩娶親的遊戲,而且比人間娶媳婦還熱鬧異常;夜裡孩子們蹲在石碾下面,還能聽見老鼠娶親的情景。後來,這一傳說故事在民間就演變成了百姓推崇的“老鼠娶親”社火了。正月初十,在我們上黨地區習慣用谷面作蒸食,稱為“十子團”,夜晚時還要把“十子團”放置於牆角土穴等處供老鼠吃。

老鼠娶親:百姓“祛災納吉”的象徵

賈村民俗文化“老鼠娶親”

民間傳說正月初十是“老鼠娶親”日,在《中華全國風俗志》裡有記載:“十日名老鼠嫁女,是夜家人滅燭早寢,恐驚之也。”老鼠本是對人類有害之物,為什麼民間又普遍存在“老鼠娶親、嫁女”的俗信呢?潞城 “老鼠娶親”社火表演劇本的作者宋懷支先生告訴我們,在那些口口相傳的、版本不同的民間傳說故事裡,就可以找到最好的解釋。2016年2月17日,農曆正月初十,潞城區賈村恢復的“老鼠娶親”社火故事並不複雜:老鼠村長給女兒美嬌嬌找女婿,眾鼠族在綵樓招親的過程中,因一隻大黑貓使鼠村長改變了主意,把女兒許配給了勇敢的壯鼠阿里郎;然後成親隊伍騎馬抬轎,遊轉整個村莊後在鼠族的簇擁下拜堂入洞房。

老鼠娶親:百姓“祛災納吉”的象徵

熱鬧的迎親隊伍

潞城賈村社火文化以“春祈秋報”為中心歷代傳承,幾百年來使遠古先民留下的對碧霞元君和土地神靈的崇拜,在賈村一帶廣為流傳。久而久之,在潞城一帶的民間流傳有一些民諺俗語,每一句民諺俗語的背後都有當地社火的記載。潞城賈村一帶的年俗有臘八、祭灶、守歲、拜年、祭神、逛廟會、鬧元宵等,之後就是辦賽社,所以當地民間流傳有 “忙臘月、耍正月,歡歡喜喜辦賽社”的俗諺。過了農曆臘月二十三,家家開始忙過年。在賈村一帶流傳有俗諺:“二十三,打發老爺上了天(祭灶);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買紙筆;二十八,瞎個刷;二十九,倒下酒;三十日,門神老爺貼掛起。”這中間,在立春日還有“打春牛”的社火習俗。除夕在年節習俗的整個過程中是一個關鍵點,有俗諺:“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接下來是:“(正月)初一、初二正拜節(年),初三、初四招小姐,初五送五窮,初六不敢動鬥稱,初七不敢吃黑菜,初八祭星來,初九揪懶漢(鬧社火開始),初十老鼠娶媳婦,十一、十二碾黍子,十三、十四蒸黃糕,十五、十六鬧元宵。”賈村原有的 14 座古廟,在鬧元宵時有 9 座廟前搭神棚,又稱“百子橋”,正月十四到十六,家家要到神棚祭祀。同時,村裡還要搭“黃河燈”,又叫“燈盞地”。村裡有俗諺:“燈盞地裡走一走,一年好運天天有;十五轉轉黃河燈,大病小病全丟清。”接下來是準備賽社活動了:“(正月)十七動、十八動,十九二十去羌城,羌城回來去天貢。” 意思是賽社時要去周圍的羌城村、天貢村給眾神“下請”來看賽。鬧罷元宵是二十五的添倉節,有俗諺: “二十五,過添倉;過了添倉沒指望,打發孩子去書房,端著大碗吃乾飯。”正月結束了,接下來就開始辦賽社。從民諺看,賈村的社火活動從正月初九就開始了,而“老鼠娶親”社火是賈村群體鬧社火的開始。

老鼠娶親:百姓“祛災納吉”的象徵

賈村民俗文化“老鼠娶親”

俗話說:一種文化的興起與當地的興旺是分不開的。賈村的賈,是一個多音字,除讀 jiǎ 之外,還讀gǔ,即商賈、經商、商人的意思。據說潞城賈村一帶在元明時期就呈現出商業興盛、百姓生活富庶和諧的景象。因此,這一帶流傳有“銅崇道(即崇道村)、鐵賈村,珍珠瑪瑙翟店村”的民諺。賈村最大的古廟是碧霞宮,始建年代不詳,現存正殿為元代遺構,最早記載重修為正德元年。再之,賈村一帶連年的農業豐收,在百姓的心中這都是碧霞元君及土地神的恩賜和靈驗。所以,四周的村落都特別敬仰碧霞元君,為求得每年風調雨順、糧食豐收、四季平安,從感恩的角度出發,定於每年除正月鬧社火、鬧紅火外,農曆二月二、四月四還要在賈村敬奉碧霞元君,並恭請四鄰神仙到碧霞宮享賽,村裡搭臺唱戲,酬謝神靈,舉辦迎神賽社活動。

賈村賽社已有 400 多年的歷史,是宋元以來賽社文化的縮影,一直遵循的民諺古規是:每年一小賽,四十年一大賽。清中葉至民國是賽社興盛期,解放後民間賽社停辦。從上世紀 80 年代元宵節開始,賈村社火逐步恢復,包括大型社火表演項目“皇槓”、“二月二”迎神賽社、“四月四”仿古大賽、“打春牛”社火。2005年賈村賽社被列入國家首批“非遺”保護名錄,同時也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更多的關注,被專家學者譽為“華北第一社火”、研究中國賽社文化和樂戶制度的“活化石”。據長治民俗專家考證:上黨地區遺存的民間社火有 20 多類、50 多種,其文化因素並非單一,而是兼容著社、儺、歌、舞、戲、曲等。“老鼠娶親”社火就是賈村對民間社火“非遺” 文化的一個深度傳承。在《十二屬的傳說》裡稱,老鼠有打開天地、化生萬物的神通,作為民俗文化事象的“老鼠娶親”社火,無疑也表達了百姓在矛盾心態中趨利避害的選擇。正如《方言一》所記載的:嫁,往也。自家而出謂之嫁,由女而出為嫁也。“老鼠娶親”社火的文化含義,實質上就是民間除舊佈新、送陰迎陽、祛災納吉的象徵。

老鼠娶親:百姓“祛災納吉”的象徵

賈村民俗文化“老鼠娶親”

總之,“老鼠娶親”這種社火,雖歷經世間風風雨雨的變幻,但已成為當地民俗文化中一個濃厚的積澱,成為上黨社火文化藝術傳統中的一個風俗,也是上黨社火中最為獨特的民間社火文化記憶,其傳承的意義就不言而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