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就《文化和旅游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演出市场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通知》提出,要重点对电音类、说唱类节目审核把关,着重加强脱口秀、相声以及先锋话剧、实验话剧等语言类节目内容审核和现场监管。为什么脱口秀、相声会成为审核和监管的重点呢?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01 一窝蜂的脱口秀背后的市场需求

从“今晚80后”脱口秀,到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再到现在风靡全国的小剧场脱口秀,喜剧市场仿佛撬动了一块大蛋糕,众多“半路出家”的脱口秀演员纷纷登上舞台。

小剧场脱口秀,表演者和观众的距离很近,基于一定的粉丝基础,表演者与观众的互动也越来越“近”,与观众的互动也成了整个现场的重要内容。表演者拿观众开玩笑,比如年龄、外形、同行者的关系等等,观众也回赠一些有趣的笑点,气氛轻松融洽,观众的参与感也得到了满足。比如网上蹿红的“小哈脱口秀”、“小xin脱口秀”,就以个性化的演出受到热捧。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小哈脱口秀的风格柔和但不失幽默,与观众间的互动也不失温情。小xin作为女性表演者,反而更加泼辣开朗,经常拿男观众作为互动对象也是她的一大特点。绝大多数的脱口秀观众都是具有一定知识水平和素质的,一场表演让大家获得放松,以及寻得同类的息息相通之感。虽然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异性之间的玩笑,绝大部分观众也都能接受。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但是脱口秀表演的“度”究竟如何把握呢?脱口秀女演员萧谦就遇到了让她尴尬的时刻,同台的男演员说了让她想不到的段子,说她是“从东莞严打以后逃出来再就业”的。这样的玩笑其实已经越过了“低俗”的底线,对女演员也是一种羞辱。而对这样的段子报以掌声的观众,心理的诉求又是什么呢?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02 小剧场相声的“粉丝化”

德云社的演出中,“怼”观众已经成了演员和观众互动的一种常态。最敢“怼”观众的张九南和他的一众LNM粉丝之间的“爱恨情仇”,成就了无数的欢乐瞬间,被“怼”倒成就了粉丝被“翻牌”的喜悦。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张九龄在一次演出中和一位“大哥”之间的互动,就被观众称为“互相调戏”。调戏这个词在这里没有负面意思,而成为观众与演员之间的一种互动关系。现在的相声观众,尤其是女观众,在“粉”上一众男演员后,互动中的尺度反而能让台上的演员脸红。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粉丝对艺人的关心守护,是把艺人在舞台上的“人设”作为自己心中的情感追求。在这个过程中,她们投入的情感实则是填补了自己内心的某种缺失。

03 被消费的艺人

走进剧场看一场脱口秀或一场相声,观众的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和娱乐。相声演员把自己放到最低处,让台下的观众有了“上帝”的感觉。无论是娱乐明星还是小剧场演员,都逃不过“被消费”的命运,这是从事娱乐行业注定不可避免的。

脱口秀和相声成为重点监管对象,是什么影响了这些娱乐业态?

粉丝的力捧就是一把“双刃剑”,带给演员名和利的同时,也扩大了被消费的压力和承受负面的风险。郭德纲曾经开导张云雷:“你挣的这些钱,有一半是挨骂的。”德云社这些年轻的艺人,很多从十几岁开始学艺,到二十几岁、三十岁成名,其中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但面对无数粉丝的追捧,以及更大范围内的舆论监督,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希望他们都能在历练中,保持自省,不断收获人生智慧,突破艺术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