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研究的方向

太极拳是武术,武术是减法的艺术。做出精简的改良,除了技术本身的难度以外,最辛苦之处,莫过于内心的平衡。

首先要充分理解和知晓当下手中的技术,然后敢于正视其瑕疵。择(zhai)之改良,之后反复测试,似临床试药一般的体验。如果一切顺利,自然是巨大丰收,但如果体验依旧有瑕疵,则要在两种可能性中不断细细品味,到底是改良之后的方式够不好,还是自己还没有适应好?这就需要不断增加测试(练习)的数量,来进行更为精细的评估。

在反复测试(练习)之后,改良的内容既有可能让拳法前进一步,又有可能退回到原处,重新来过。最坏的结果莫过于后者,白白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却要重新面对一开始瑕疵问题。因此对于武术的研究绝非动作的变更,乃是训练方式的改良。这要求巨大的耐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太极拳的传播存在很多错误理论。太极拳中最大的错误,莫过于把所有的训练服务于推手。认为太极拳是一门“推手既等于技击”的武术,那是一个巨大误区。太极拳本是长拳,其攻防都是发手于外(打击)的训练。而推手的技术属于短打,且还是不完整的短打,只是短打的部分末技,90%都体现为推搡,几乎体现不出打。如果说要把太极拳进行改良,无论是训练方式还是最终落于技击的体用,都要本身一个方向,那就是保持其长拳的特点,不可荒废其技击的本质。这是十分重要的。

至今有太多练习者还在动辄以科学之名说太极拳是:“速度、力量、技巧。”殊不知太极拳所讲求的只有技术,技分三项:“速度、力度(并非力量)、变化”,三者皆以技术达成,而不是依赖身体的强度,尤其是速度,力度亦由其带来。

如今本门的太极拳可说点滴之间皆艺术。细节不断充实,但表现却愈发简练。我曾以为改良到某种程度既会罢手,但如今看来,一切都不会停止,而是不断地继续下去。长拳、技击、优而减之,尽头在哪里?走走看看再说吧!

我是京朝派杨门太极拳的杨诺宾

愿与你一道:接触传统,感受文化


太极拳研究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