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媒體嗎?

除了媒體,還有大眾心裡的慾望。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人們總是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述或批判別人,然後自己獲得了快感,或是“良心的慰藉”。

而這件事,給了人們一個絕佳的機會。網絡剛剛流行的那會兒,任何人都可以在網上留下幾句辱罵她的話,然後伴以不屑的表情。

莫妮卡.萊溫斯基算是第一代網絡暴力的受害者,並且,她的傷害延續了二十多年,直到今天也沒完全散去。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沒有人會想要擁有她那樣的人生。

一夜之間,她的名聲在網絡上傳遍全世界,但也從此聲名狼籍。就算是今天提到她,事情已經過去了22年,總會有人不屑地說:“噢,就是那個蕩婦!”

在她還沒年滿25歲時,還沒有擁有人生地位時,就已經被拋到了谷底。這些年,她垂死掙扎過,試圖重新站起來過,面對一次次打擊也迷茫過、絕望過,但是幸好——她沒有選擇走上絕路。

其實她也想不通,為何瑪麗蓮.夢露與肯尼迪總統的緋聞大家都覺得浪漫,而她與克林頓總統的緋聞,大家都覺得可恥呢?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但請不要忘了,瑪麗蓮.夢露最後離世的原因,至今仍沒有查出,相當蹊蹺;而她,至少還活著。

也許,她根本也不想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她甚至認為——活著是一種折磨,生不如死。

克林頓從一開始的竭力否認,到最後的黯然承認,他的走向不出意外地迴歸了家庭,和妻子站在一起指責萊溫斯基。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這樣的走向一點也不奇怪,這也給全世界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女孩子們提個醒:不要試圖與你的上司搞婚外情,你會身敗名裂。

吃盡苦頭的萊溫斯基差點崩潰,她曾患上暴食症,想要把這世上的一切都全部吞食下去;也曾經不敢打開網絡,一點開就會看到網上用最惡毒的詞彙來形容她;也不想看到關於克林頓的任何報道,那都會掀起她舊日的傷痕。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最讓她難受的,是克林頓2004年曾出書《我的生活》,裡面寫到:這件事對我來說是錯誤的,對我的家庭是錯誤的,對她自己也是錯誤的。我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我深深地為我所作所為感動羞愧,而我也並不希望這件事發生。

不管是出於真心還是有目的,克林頓說這話都在情在理。

只是,萊溫斯基完全不能接受。

付出巨大代價的她當然不能接受。換作世上的任何人處在她的位置,都不能接受。畢竟,她毀了一生想要去追求的東西,如果當事人還竭力承認有那麼一點價值的話,她的內心也會有一絲欣慰;可是,當事人竟然說這完全是個錯誤!

這是最讓萊溫斯基傷心的一點。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毫無疑問,她對克林頓是動了感情的,可是,克林頓對她又有幾分真情呢?

這件事導致了她至今也沒有交到合適的男朋友。

已經夠慘的,更慘的是,她連工作也找不到。因為沒有僱主願意冒著得罪未來美國總統的風險,來聘用一個有“汙點”的人。

所有的僱主生怕自己受她連累,從此坐上風口浪尖。

她曾經試圖上過電視節目為自己辯解,她的目的是想談談公共領域對私人生活的侵蝕、以及性別的不平等等話題,可她發現自己的是徒勞的,大眾只想滿足自己的窺私慾。

“作為性醜聞的主角,感覺怎麼樣?”

這是她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她頓時感覺五雷轟頂。

儘管她反覆強調,這個問題是對她傷害的侮辱。可是,面對全場轟然大笑,她明白,自己想要走出恥辱,遠非做幾次電視節目那麼簡單。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於是她去了英國學習社會學,學成之後她依然沒有找到工作。這些年,她試圖離開媒體視線,可媒體總不會輕易放過她,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把她牽扯出來。比如,2016年參選總統的肯塔基州共和黨議員蘭德.保羅在選前抹黑對手的活動中又提及此事,並用了一些極度侮辱人的詞彙;再比如,前些年法國前總統奧朗德的偷情事件中,又一次提前了當年的克林頓與萊溫斯基。

每次只要政壇人物一有點緋聞,大家總會聯想到白宮最著名的萊溫斯基事件,似乎又看到了那次事件的重演。

莫妮卡.萊溫斯基也從未走出過大眾的視線。

她企圖得到女權主義陣營的理解,可她發現也是徒勞。她試圖走進這個陣營,可是發現這個陣營也在躲著她。

是的,全世界都像躲避瘟疫一樣躲著她,生怕自己也被牽聯進去。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當希拉里競選總統時,當年震驚世界的這件事成了希拉里與萊溫斯基兩個人都繞不過去的話題,媒體總是興致勃勃地追問這兩人對於這過去這件事的看法,反覆追問,熱度不減。

沒辦法,該面對的還是要面對,無論是希拉里,還是萊溫斯基。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這件事裡,沒有人是贏家。

對於當事的幾個人來說,每個人的人生從此都繞不過這個話題。

直到克林頓多年以後,回到白宮拍了張照片,照片中出現了一些影子,立馬就會有人跳出來說:噢,這陰影象極了當年的萊溫斯基!這張照就如同克林頓執政時的真實寫照,他永遠也擺脫不了萊溫斯基的陰影!

看吧,正如同莎士比亞所說:對於人們的德行,大多是寫在水上的;對於人們的醜行,則是刻在金石上的。

對於當事人來說,這件事是風吹日曬永不磨滅的。

甚至包括克林頓與希拉里的女兒切爾西,她至今也不願面對媒體,面對記者的追問她經常沉默不語,哪怕記者就是問無關這事的話題,她也不想應答。或許她潛意識裡一直在想,也許問著問著,你們又該問當年我父親的那件事了。乾脆我從現在就擺個冷臉拒絕接受採訪吧!

這件事裡,每個人都是徹頭徹尾的輸家。

僥倖沒被彈劾的克林頓,他的政績已經沒多少人記得,但是大眾對於他的這樁豔遇,實在記憶猶新。

對於希拉里來說,人生近乎完美的她,卻被丈夫弄了一個平生最大的“槽點”,實在讓她氣憤之至。

對於萊溫斯基來說,人生最大的“汙點”,似乎永遠也抹不去了,她的生活完全被毀了,她這一生似乎都被釘在了恥辱柱上。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事情過去了22年,可是對於大眾來說,熟悉的就像是昨天發生的一樣。1998年,同樣著名的事件還有很多,比如世界盃。可是,4年一屆的世界盃都過去多少屆了,克林頓與萊溫斯基事件的熱度卻始終不減。

那麼,是誰不肯放過她呢?

是人性的本能。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每個人都有心魔,想要去窺視別人的慾望,這件事幾乎集合了大眾對於八卦新聞的全部幻想:權力、出軌、隱私、陰謀、迫害等,幾乎每個人都能從中想要找到自己關注的興趣點。人們反覆談論這件事,似乎想要挖出隱情,也似乎想要試圖揪出真相,就是沒人去管莫妮卡.萊溫斯基,人們不在乎她的生活被毀了,人們似乎忘了,她還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天承受著網絡暴力的受害者。

人們似乎已經不把她當成一個人來看待,似乎她就應該活在大眾的放大鏡下,一輩子接受道德的審判。

好在萊溫斯基最終也勇敢面對了這一切,上電視大方談過去經歷,並幫助曾經和她一樣受害的人,利用自己的學識,成為幫助受害者爭取權益的社會學者。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這一生對她來說,實在太不容易。很多踏入職場的人,初出茅廬即被社會狠狠扇了一巴掌;而對於萊溫斯基而言,她猶如剛剛踏入拳壇即被一記重擊,重重摔倒在地上,她想要重新站起,耳邊只有觀眾的嘲諷,裁判的數秒,每個人都希望她從此一蹶不振,甚至立刻消失最好。

可她不,她要向世界證明,經歷過殘酷教訓的她,依然還有存在的價值,她希望為這個社會貢獻一些自己的力量,儘量微小,可是對於需要她幫助的人來說,她的力量就是強大的,畢竟,她是從地獄走出來的人。

是時候拋棄過去,走向新生,願她夢想成真。

是誰不肯放過莫妮卡.萊溫斯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