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席地而坐》——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生活比我們想象的都更加漫長一點”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導演胡波付出了生命以捍衛其完整性的作品,更是一部尤為難得的華語長篇之作。在長達230分鐘的時長裡,電影雖存在著一定的青澀之筆,但其用多線敘事手法在長鏡頭中所醞釀的絕望,既展露以現實的灰暗,也戳中著生活的苦痛。

《大象席地而坐》——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影片在一日之內用平行多線的敘述手法呈現韋布、黃玲、姥爺三人從命運掙扎到奮力掙脫桎梏。偏藍壓抑的色調如同三人生活的小城一樣,永遠埋於陽光照射不到的陰暗中。深藏在小城骨子裡的戾氣,蒸騰起迷茫死亡的霧靄。導演藉助三位演員的表演,表達著自身無法擺脫的困境和痛苦。永遠不要以為離開現在的泥潭就可以到達光明的對岸,因為人永遠都在痛苦中受折磨,世界依舊是一片荒原。

《大象席地而坐》——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最為讓人動容的是,胡波導演藉助三位主演的力量“吼出”了心中的憤懣。姥爺從敬老院無望暗淡的餘生毅然逃離,韋布在泥濘荒原怒吼著“你個廢物,你個狗屎,你個噁心的東西,你去死吧!去死吧!”黃玲看透人事惡毒後,酣暢淋漓的兩記鐵棍怒打潑婦渣男。粗糲的敘事和意識流的鏡頭,搭配出絕望而脆弱的作者電影風格。

《大象席地而坐》——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自然作為一部導演的處女座長片,《大象席地而坐》仍舊存在著不小的問題,在一些素材選擇上確可以更加精煉,不少臺詞也帶有著文藝片所常見的詬病,包括電影所塑造的人物也並沒有多麼的鮮活。這些問題都使電影很難被稱作一部經典佳作,但瑕不掩瑜的說《大象席地而坐》不僅有著獨出機杼的藝術性,胡波過人的導演天賦也在這部電影中得以淋漓盡致的展露。

如果說有什麼美中不足,只能說敘事結構到了後半段有點繃不住,甚

《大象席地而坐》——一股原始生猛的影像力量

至可以看出來導演從開端從容流暢的鏡頭,變得急躁偏執,當痛苦悲傷過於現實就成了刻意矯情,臺詞設計得過滿,劇情結構中部起伏過猛與風格不搭,少了點此時無聲勝有聲的餘韻。

影片結尾處的那聲大象嘶鳴,似乎成了照亮黑暗的點點微光。導演為他的人物鋪好了前往烏托邦的旅程,可惜他自己卻最終沒能夠登上屬於自己的那趟開往滿洲里馬戲團的列車。但正如FIRST影展組委會所言,胡波導演用電影寫作一首關於命運的詩歌,這就是送給影迷、送給影史值得感恩的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