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古诗是用来传达心声的,所以,一首好诗是看到诗就能感受到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所思。

今天,我们就聊一首让人看了就知道作者心情何其愉悦的好诗——《咏鹅》。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咏鹅》是唐朝诗人骆宾王七岁时所写。

《咏鹅》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诗就是描写了池塘里的鹅面向蓝天,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的景象。

在这美好的时光里,鹅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桨一样。

简单易懂的一首诗,读起来眼前就会浮现出一幅画面。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也是挺有趣的。我们小时候都经历过家里来客人,父母让我们表演一些才艺给客人看,骆宾王也一样。

在他七岁那年,家里来了一位应该是非常尊贵的客人,于是,他的父亲就带着他一起待客,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明伶俐就与他聊起来,聊着聊着,客人觉得这个孩子很厉害,自己问什么,他都能够对答如流。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客人离开时,骆宾王也跟着送他出门,这时候他们走到骆家塘,只见池塘里一群白鹅正在浮游。骆家塘虽然只是个池塘,但是每年春天的时候,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的白鹅成群,景色非常美。客人看着这美好的景色,就想逗逗骆宾王,让他以这池塘中的白鹅作一首诗,结果,骆宾王只是略略思索片刻就创作出了《咏鹅》。

于是,骆宾王七岁作诗的事一下子就传遍了义乌,这首《咏鹅》也成了那时爆款童谣。‍

其实,最好的文学创作都是顺其自然、不吐不快的情况下写的,七岁的骆宾王看到大白鹅在游泳撒欢,小脑瓜子里有所感悟,然后脱口而出,结果造就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诗。

以至于1400年后,这首诗依然在小学课本里,成为必备、必考、必默写的典型。

但是,这个七岁写诗的神童,后来到底怎么样了?

我们接下来聊一聊这位小神童后来的人生。

在唐朝初期,科举考试是贵族门阀镀金的终南捷径。然而,骆宾王出生在义乌,家庭条件也一般,所以,他并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却依然能跟太原王氏出身的王勃同列“初唐四杰”,是什么原因呢?

因为骆宾王拥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这件事就不用说了,毕竟是神童嘛,自打七岁一首《咏鹅》出来之后,骆宾王可谓成了东南半壁的才华担当。虽然出身不好,但依然有人非常欣赏他,所以,骆宾王二十岁的时候找到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那就是去道王府里当秘书,他的老板就是李元庆。

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骆宾王在道王府里兢兢业业,深得李元庆赏识,如果就这么在道王府干下去,也是前途无量,晋升有望。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可是,这时候却发生一件改变他人生方向的事情。

这天,道王不知道想到了什么,把府里会读书写字的下属们都召集到一起,让他们写一篇文章,文章的主题就是“夸一夸自己的老板”。

出身不好、没有学历的骆宾王如果能够抓住这次机会,那么他的命运或许会完全不同。但是,就在大家奋笔疾书,恨不得把老板李元庆夸到天上去的时候,骆宾王把毛笔一扔,正如他后来所作《自叙状》一文中所写:

说己之长,言身之善。腼容冒进,贪禄要君。上以紊国家之大猷,下以渎狷介之高洁。此凶人以为耻,况吉士之为荣乎?

翻译过来就是:

假如是圆滑奉承口是心非劣迹之人,先帝招官吏的律法是不收劣迹斑斑之人,诉说自己之长处。言说自己一身之善,才德不称而求仕进。贪恋禄位希望君主加封。以上人士如果担任朝廷要职之后,乱国家大政方针。担任地方官吏不能坚守高尚的情操。凶恶之人都以此为羞耻,更何况学士贤人怎么会以此为荣誉呢?‍

于是,骆宾王就彻底丢掉了这份工作。

从道王府出来之后,骆宾王看到了征兵宣传。李靖、李绩、侯君集率领大军东征西讨,打下了大大的疆土。也有传闻说高昌国王甚至还没见到唐军的影子,就被吓死了。

这些沙场英雄的故事感染了骆宾王,他决定相应朝廷招兵政策,“到前线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在前线的战场上,骆宾王担任了唐朝大军的基层干部,在这里,他写下了《从军行》。

《从军行》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

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

不求生入塞,唯当死报君。‍

译文

将士们因君王的恩顾而倍感重任在肩,全军上下充满了高昂的斗志。

野地里,阳光从戈刃两边照下;天上的星星正好像刻在剑上的花纹。

拉开弓弦,满如怀抱明月,纵马驰奔,腾起漫天的烟尘。

不希求能够生还回朝,只一心以死报效君恩。‍

整首诗表现出骆宾王愿意以一死来报效朝廷,报效国家,表现了要杀敌立功、捐躯报国的豪迈悲壮气慨和荣誉感。

公元678年,骆宾王终于回到了大唐,回到了长安。

然而,在沙场奋斗多年的骆宾王并没有什么赫赫战功,也没有封万户侯,他仍然就是一个基层干部。

不同的是,回到长安后骆宾王被调回长安,担任侍御史。

这里不得不说一句,骆宾王当真的是文能提笔写文章,武能沙场奋勇杀敌。那么,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之前不是说了嘛,骆宾王拥很强的学习能力。

御史这个官职是正儿八经的正八品官,主要的职责是弹劾官员的不法行为,纠正朝廷的纪律。

如果骆宾王能够圆滑一些,或许,他可以在这个职位上慢慢晋升,平平稳稳的过一生。

但是,别忘了,他可是骆宾王,他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所有的人: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于是,他直接顶撞了武则天,武则天一怒之下就把他打发进了监狱。在狱中,骆宾王不仅不概不认错,而且还写下了一首《咏蝉/在狱咏蝉》表明自己的清白。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咏蝉/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我们来翻译一下: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没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骆宾王做了一年的牢狱,第二年朝廷大赦天下,他也默默的走出监狱。

公元684年,武则天把儿子李旦赶下皇位,做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在浙江临海当县令的骆宾王怒了,正巧赶上扬州的徐敬业正在招兵买马,准备一举杀入长安,扶持李唐皇室重整山河。于是,骆宾王写了一篇檄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很快,这篇文章就传到长安。

骆宾王写出了一流的檄文,但统帅徐敬业却没有一流的业务能力,于是,不到三个月,徐敬业就被武则天派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然而,在这场战斗中,骆宾王却不知所终。

一首古诗能聊多远——第十二聊

《资治通鉴》说他跟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他投江自杀,《新唐书》说他逃跑了,从此不知所终。

是的,这个传奇一样的人物,就这样在大唐消失了,但在后来的千百年来却一直流传着他的传说。

在从齐梁文学走向盛唐文学的发展脉络中,骆宾王是一位承前启后的过渡人物。在后来的他的长篇诗歌《帝京篇》、《畴昔篇》被无数人模仿,刘希夷、张若虚、王维、高适、白居易、韦庄,甚至清朝的吴伟业在写长诗的时候,都要向骆宾王献上膝盖。

好了,今天我们就聊到这里,咱们下周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