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润金昌】用爱和坚强撑起风雨飘零的家 ——记第二届金昌市“文明家庭”张玉香家庭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说道:“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这句话用在张玉香的身上再恰当不过。在常人看来,张玉香以及她的家庭是极其不幸的。但她没有被不幸击垮,她用毅力和勇气战胜了种种苦难和艰难险阻,用爱和坚强撑起了这个风雨飘零的家庭。2014年9月,她的家庭荣获金川区“最美孝老爱亲”家庭;2015年3月,荣获金昌市“最美孝老爱亲”家庭;2018年2月,荣获金川区“文明家庭”。她本人荣获2015年度金昌“好人榜”好人。

【德润金昌】用爱和坚强撑起风雨飘零的家 ——记第二届金昌市“文明家庭”张玉香家庭
【德润金昌】用爱和坚强撑起风雨飘零的家 ——记第二届金昌市“文明家庭”张玉香家庭

幼小的肩膀挑起家庭重担

张玉香,金川区双湾镇龙口村人。1996年,母亲查出肝癌。当时,年仅13岁的她便承担起照顾病重母亲的重任。每天放学后,同龄的孩子不是在教室里看书学习,就是在回家的路上嬉笑打闹,张玉香却不得不加快脚步赶回家给全家人做饭。然而,拮据的家庭经济,使得母亲的病得不到良好治疗。1997年,母亲最终没能战胜病魔,溘然离开人世。母亲病逝后,为了减轻家中的经济负担,照顾年幼的弟弟,她决定放弃学业,回家帮助父亲干农活,一心一意支持弟弟读书。为了尽快还清治疗母亲欠下的债务,17岁的她独自一人走向陌生城市打工赚钱。每当身心疲惫的时候,母亲的音容笑貌、父亲长满老茧的双手和弟弟天真无邪的大眼睛,都让她浑身上下积蓄起了照料家庭的力量。她的脸上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谱写孝老爱亲的赞歌

2003年,张玉香与双湾镇龙口村六组村民高立贤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第二年,公公因患癌症去世,留下患病的婆婆与他们夫妻二人共同生活。婆婆早年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常年吃药,经常住院,因手脚萎缩生活不能自理,平日里吃饭、行动、洗漱都靠张玉香悉心照料。婆婆犯病期间,行动不便,她会背着婆婆上厕所,出门晒太阳;婆婆手不能动,她给婆婆洗脸、洗头、喂饭,将日常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冬天,乡下取暖不方便,一家人就在市区租住有暖气的房子,这样有助于婆婆小幅度的行动。张玉香会定期给婆婆做好个人卫生,而外出活动和看病时则背着婆婆上楼下楼。这些,老人都看在眼里,感动不已,常说不知自己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气,能娶到这么孝顺的儿媳妇,跟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贴心。这样的日子虽然辛苦,但一家人也其乐融融。

婚后张玉香夫妻有了第一个孩子。然而,老天却没有眷顾这个本来就不怎么富裕的家庭。孩子的出生,为这个家庭增添了许多欢声笑语,但是到了孩子该学走路、该学说话的时候,孩子却还是和几个月大的时候一样。家里人开始担心,就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对这个家庭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先天性脑瘫。作为母亲,她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她该怎么办?孩子的将来又该怎么办?她没日没夜地哭,感觉生活一片灰暗。但是在悲痛过后,这个农村妇女又坚强地撑了下来,她开始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做康复训练,虽然收效甚微,孩子还是不能自己走路,说不出完整的话,但她依然按时为孩子做康复训练,同时也悉心照顾着体弱的婆婆,用瘦弱的肩膀扛下了所有苦难,用爱和坚强撑起这个家。

用心营造温馨幸福和谐的家庭

为了给婆婆和大儿子看病,丈夫开始跑客运。平日里,夫妻俩既要忙地里的农活,还要整理琐碎的家务、照顾患病的孩子及腿脚不便的婆婆。她每天一大早起床,先将家里里里外外收拾妥当,伺候婆婆和儿子洗漱吃饭,安顿好后,再赶到地里干农活,晚上收拾完家务,她给大儿子做肢体康复性按摩,指导大儿子做口腔操,进行语言训练。在她的照顾下,孩子能够认识一些简单的生字,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在她的言传身教中,小儿子也懂得了孝顺奶奶、尊重父母、照顾哥哥。在小儿子眼中,妈妈平凡又坚强,妈妈教会了他孝老爱亲和兄友弟恭,也教会了他照顾病人和做饭洗衣。所以,妈妈不在的时候,他就会代替妈妈照顾奶奶和哥哥,让妈妈无后顾之忧。这个女人,十几年如一日地照料这个家,从来没有嫌弃老人和孩子,从来没有对婆婆和儿子发过脾气。

街坊四邻说起张玉香,也是赞不绝口。更让邻居们佩服的是她的坚强和毅力。面对家庭中接二连三的打击,她不仅没有被击倒,反而凭着努力让这个家庭越来越向好的方向发展。

没有比心更高的天,没有比脚更远的路。张玉香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真谛,赢得了村民们的一致称赞,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新时代赞歌。

【德润金昌】用爱和坚强撑起风雨飘零的家 ——记第二届金昌市“文明家庭”张玉香家庭【德润金昌】用爱和坚强撑起风雨飘零的家 ——记第二届金昌市“文明家庭”张玉香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