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抱怨的不止餐飲

近期,有消費者抱怨海底撈、西貝、喜茶等餐飲企業餐品漲價,隨之引發輿論關注。在疫情初步控制,全國社會經濟“休克”兩個多月,值此敏感時期,這海底撈西貝喜茶等竟然漲價,本就囊中羞澀的消費者,能不抱怨嗎?

疫情之下,抱怨的不止餐飲


的確應該抱怨的。好不容易等到海底撈允許堂食,儘管限制很多,包括防疫消毒、堂食人數、座位空間等,但是令人驚訝的是菜品的價格。比如說,現炸酥肉從28元漲價到46元,招牌蝦滑從50元漲價到62元,米飯甚至7元一碗,人均消費超過200元。這樣的價位,顯然出乎消費者意料之外了。

疫情之下,抱怨的不止餐飲

(網友提供)


不僅海底撈如此,西貝在本來價格已經偏貴的情況下,仍然漲價。比如說,西貝涼皮49元一份,一個白麵饅頭25元,三個涼糕70元。同時,也有網友反映,喜茶旗下多款產品漲價1-2元,奈雪的茶部分產品漲價幅度為1-2元,頭部奶茶品牌全面邁入30元時代。
如此的價位,讓“宅家”兩個多月的消費者,還咋樣搞“報復性消費”呢?本來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口中快淡出鳥來”,曾經視為尋常的海底撈西貝喜茶,卻“報復性漲價”,這讓兩個多月沒有收入,儲蓄日漸稀薄的消費者情何以堪?此時,對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想報復性消費,口袋癟,沒有底氣;想滿足一下口腹之慾吧,遇到了價格“報復性上漲”。
或許,在餐飲企業看來,價格調整本是純粹的市場行為,無可厚非。何況,這新冠肺炎的肆虐受影響最嚴重的就是餐飲企業了,沒有收入不說,這剛性支出不少。再加上,物價普漲,餐飲企業的供應鏈倒逼之下,在我國競爭激烈的餐飲行業中,適當的漲價就成了自救的唯一方式。
公開的數據,我國1月份2月份的CPI指數都上了5%,而3月份的CPI指數也高達4.3%。按照天眼查的數據,在2020年頭兩個月,有1.3萬家餐飲企業倒閉關門了。很顯然,這餐飲企業面對著疫情之劫,不漲價,就意味著經濟壓力大。畢竟,以民營企業為主的餐飲企業是沒有底氣硬撐的。


暫時的虧錢,還能夠勉力堅持,但是,要是虧損嚴重了,那餐飲企業就只有倒閉了。然而,面對著輿論紛紛,尤其是消費者的抱怨,海底撈西貝等餐飲頭部企業很快就道歉了。畢竟,品牌企業對消費者的感受不能不重視,不能不在乎的。如此以來,海底撈和西貝承諾,恢復疫情之前的餐品價格。問題是,這也只是海底撈和西貝,有實力能夠做到,可對更多的餐飲企業來說,總不能“賠本賺吆喝”吧。
就這樣,以餐飲業協會為主,也啟動了抱怨模式。抱怨誰呢?抱怨房租吧,房東太零散,很難形成影響力。抱怨稅費吧,政府已經明確有減免優惠的措施。至於,員工的工資,也可以協商。如此,餐飲企業能夠抱怨的就是外賣企業了。
堂食受到很多限制,疫情卻使得外賣迅速增長。不過,處於壟斷地位的外賣企業,也就美團獨大。按照廣東省餐飲協會的數據,美團要佔據外賣市場的60%到90%。單個餐飲企業,沒有實力與美團抗衡,更無法叫板美團的抽成。好在,有餐飲協會能夠維護餐飲企業的利益。
包括有廣東省餐飲協會,四川、重慶、雲南、山東等地的餐飲協會已向美團外賣發出公函或公開信,稱其在疫情期間突然提高餐飲商家外賣佣金。單平臺抽成在10%到18%,雙平臺抽成在15%到23%,新餐飲企業甚至會抽成26%。而如今的美團,以2019年財務數據來說明的話,也已經因為對餐飲企業收取高佣金,扭虧為盈,營收暴增49%。

目前為止,沒有看到美團的回應。其實,美團回不回應都無關緊要了,對餐飲協會來說,重要的是必須要有抱怨的對象。起碼,要讓消費者們理解,餐飲企業正在慘淡經營中,也受著來自外賣企業的“剝削”。
當然了,外賣企業對餐飲行業來說,應該是相輔相成共同促進的關係。沒有餐飲企業,也不會有外賣企業的市場。只是,面對著疫情的嚴重傷害,餐飲行業也期待著外賣行業能夠共克時艱。相比餐飲企業的分散性,外賣企業相對以美團和餓了麼佔優勢。此時,外賣企業又該如何呢?
外賣企業也會抱怨的。外賣員處於疫情防控的現場,是危險的崗位,在待遇上不但要提高,而且還得有合理的防疫措施。同時,外賣員的風險,外賣企業不能不有所準備。當然,在疫情肆虐硬封城措施實施時,外賣企業也處於收益急劇下降中。何況,這外賣企業,比如說美團吧,在全國容納了270萬以上的騎手。別的不說,接納就業來說,外賣企業功不可沒。
看來,消費者抱怨餐飲企業漲價,餐飲企業抱怨外賣高抽成,而外賣企業也只能抱怨疫情期間,各項防疫成本與騎手成本都增加了。抱怨來,抱怨去,只能抱怨這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病毒了。可問題是,如黑天鵝樣的新冠病毒,再加上國內經濟本就下行,使得我國各行業都處於艱難求生階段。當下,除過醫療防護物資行業以外,絕大多數行業都遭遇到了冰凍期。

顯而易見,這就是惡性循環了。經濟不景氣,各行各業被動,人員收入受到影響,收入少,不能也不會“報復性消費”不說,對餐飲行業的成本推動下調價,只能是“吐槽抱怨”了。疫情之下,經濟艱難,抱怨就成了連鎖性的。有且只有,經濟增長了,才能讓我國各行業良性循環。今天,全世界確診新冠者達到了170萬人,值此疫情蔓延的特殊時期,必須要想法設法的拉動內需,充分發揮人道精神,來保障世界各疫情嚴重國家防疫需要,讓中國製造的確定性,成為國內經濟恢復的基礎。
總之,當經濟發展了,尤其是公眾作為生產者,能夠分享經濟發展的收益時,自然就有足夠的經濟實力進行消費。有錢消費了,如此國內各行業的抱怨也就會消失。畢竟,口袋殷實了,誰還會在乎價格呢?


來源自: 天涯社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