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這裡有汪老的“詩與故鄉”

揚州發佈記者 王鑫

方形灰色的建築,排列在一起,如同一本本浸染了歲月光華的書籍,通體都透露著明睿沉穩的積澱。門前的石階,波折著伸入水中,宛如用文字記載著一段段的時光之河。迎面的磚牆上,汪曾祺的畫像當中懸掛,《受戒》《人間草木》《大淖記事》《沙家浜》等作品名稱,排列兩旁,人與作品,散發著經久不息的魅力。

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這裡有汪老的“詩與故鄉”

5月1日上午,位於高郵城北的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很多高郵市民聞訊而來,走進汪老的“詩與故鄉”。

老來文思憶舊情

十一展廳現汪老

進入汪曾祺紀念館,一幅巨大的汪老照片映入眼簾,黑色底色,神情肅穆,目光中似乎交織著無盡的鄉愁。

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這裡有汪老的“詩與故鄉”

整座紀念館共分兩層,分為11個展廳,由“百年汪老”“汪曾祺的文學世界”等部分組成,每一個篇章連接在一起,構成了汪老的人生軌跡,以及他筆下豐富多彩的文學世界。

在“百年汪老”的篇章中,分為“家世綿長”“人生回眸”等,分別從汪家在高郵的繁衍生息,再到汪曾祺的人生路程,每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都有著詳盡的介紹和分析,一幅幅珍貴的老照片,一件件勾起回憶的老物件,汪老的音容笑貌,宛如眼前。

整個紀念館展覽的前言和結束語,都是由中國文聯主席、作協主席鐵凝所撰寫的,和汪老有著多次交往的鐵凝,如此寫道:

“他像一股清風颳過當時的中國文壇,在浩如煙海的短篇小說裡,他那些初讀似水、再讀似酒的名篇,無可爭辯地佔據著獨特雋永、光彩常在的位置。能夠靠純粹的文學本身而獲得無數讀者長久懷念的作家真正是幸福的。

他就是他自己,一個從容地‘東張西望’著,走在自己的路上的可愛的老頭。這個老頭,安然迎送著每一段或寂寞或熱鬧的時光,用自己誠實而溫馨的文字,用那些平凡而充滿靈性的故事,撫慰著常常焦躁不安的世界。”

“汪老離開我們了,但他的文學和人格,他用小說、散文、戲劇、書畫為人間創造的溫暖、愛意、良知和誠心,卻始終伴隨著我們。

汪曾祺先生總讓我想到‘相信生活,相信愛’。

他深知人性的複雜和世界的艱深。他的不凡在於,他更相信並尊重生命那健康的韌性,他更相信愛的力量對世界的意義。

今天,在汪曾棋先生的家鄉,懷念他、熱愛他的人們以這樣的規模和如此的隆重來追憶這位中國現代文學的傑出人物,這一方水土的文化財富,使我感受到高郵潤澤、悠遠的文化積澱;我也愈加覺得,一個民族、一座城市,是不能沒有如汪老這樣一些讓我們親敬交加的人呼吸其中的。也因此,這紀念活動的意義將會超出文學本身。”

文章淡淡憶兒時

多種形式思汪老

行走在紀念館內,往外眺望,還能看見牆外的石壁上,刻著汪老回憶家鄉的文字:“我的家鄉是一個水鄉,我是在水邊長大的,耳目之所接,無非是水。水影響了我的性格,也影響了我作品的風格。”

而水,在紀念館內,也是無處不在的。比如在資料陳列下方,就有一道微縮的景觀,一條大運河蜿蜒而過,河水澄清,兩岸蘆葦,隨風飄蕩。似乎《受戒》裡的“明海”和“小英子”,正在蘆葦蕩中,划著小船,似懂非懂的愛情,正在發生。

位於二樓的展廳內,更是用多塊高低錯落的多媒體顯示屏,不斷重溫著汪曾祺的童年舊夢,那些浩蕩奔騰的河水,那些振翅飛翔的水鳥,無不一次次出現在汪曾祺的夢境之中,也在他的筆下,生生不息出一篇篇清新雋永的文字來。從鎮江到昆明,從上海到北京,他走得很遠很遠,但是故鄉高郵,一直在他的記憶裡,他的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紀念館內的陳設,有汪曾祺書吧,裡面陳列有各種汪曾祺的書籍。在高階圖書室,市民可以坐在高大的臺階上,手捧圖書,心享書香。

整座紀念館,簡約、大氣、實用、精緻,既體現了汪老作為最後一位士大夫的儒學文人風範,又體現了汪老骨子裡親近自然、人文市井生活的浪漫情趣。

往事回思如細雨

高郵老鄉追汪老

汪曾祺紀念館的外邊,有一尊汪曾祺的塑像。他雙腿交叉,坐在椅上,手持菸斗,栩栩如生,如同坐在自家的書房內,正在和來人打著招呼。

汪曾祺紀念館首次開放,這裡有汪老的“詩與故鄉”

紀念館內部,也有一座汪曾祺書房。書房裡的書櫃、沙發、書桌,都是原封不動,從汪老在北京的書房中搬過來的,原汁原味保留著汪老的生活氣息。特別是書桌上,兩副眼鏡、一隻茶壺,似乎主人剛剛離開,檯燈的餘光還在,茶杯還在散發著嫋嫋的熱氣。最讓人感佩的,是設計者的匠心獨運,這間汪曾祺的書房,前面是一塊玻璃,透過玻璃,就是汪曾祺魂牽夢縈的高郵城北呀,那些鱗次櫛比的民居,那些熟悉不過的鄉音,那些小說中的人物,就在這塊玻璃窗外,在這間書房下,保持著最原生態的生活場景。

紀念館內,還陳列著現高郵藝術家們對於汪老的追思。剪紙中的汪曾祺,神情生動;瓷畫中的汪曾祺,面目含情;還有泥塑藝術家,將他筆下的人物一一再現。每一件藝術品,都凝聚著高郵人,對這位老鄉親濃濃的愛戀。

運河流入枕邊書

文化街區念汪老

今年是汪曾祺誕辰100週年,以汪曾祺紀念館為核心的文化特色街區,也進入了最後的收尾階段。整片街區東至傅公橋路,南至傅珠路,西至竺家巷,北至人民路。規劃用地面積約755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9541.35平方米,由汪曾祺紀念館、汪迷部落、汪氏家宴以及汪氏客棧四部分組成。

如今,汪曾祺的藝術魅力,正在持久不斷地散發著,汪曾祺文化特色街區正式開放後,歡迎全世界的“汪迷”來到高郵,在汪曾祺紀念館感受汪老的藝術人生,在汪迷部落中尋找同道之人,在汪氏家宴裡品嚐汪老筆下那些鮮活的水鄉菜餚,入住汪氏客棧,夜枕運河,朝看珠湖,深入瞭解這座古城的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