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母親發表《致母親書》呼籲母親與兒童讀書以改變世界

在新冠病毒疫情頻頻告急之際,世界各地迎來第25個世界讀書日。在中國京魯兩地,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與位於孔子故鄉的尼山母愛書院聯合舉辦以“疫情無情,書香有情”為主題的第二次儒家聖地讀書會活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歐敏行、塞拉利昂中非友好大使瑪麗亞、法國藝術家蘇善書、美國幸福講師宋志穎、聯合國NGO-UCT文化中心李依凌等海內外百名以上母親與本次活動主倡議人張銀俊一起,在讀書會上聯名發佈《致母親書》,部分男士和未婚女青年踴躍在《致母親書》上線上簽名,京魯兩地母親代表齊聲宣讀《致母親書》,一起號召母親讀書和親子共同讀書。這次母親們傳遞出來的重要信息是:母親與兒童讀書是人類友愛互助進步的重要階梯!

百名母親發表《致母親書》呼籲母親與兒童讀書以改變世界

UNESCO駐華代表歐敏行在對本次活動的寄語中說,“COVID-19降低了我們的流動性,增加了我們的社交距離。但是書籍的魔力幫助我們超越孤立,保持聯結。閱讀激活我們的想象力,為我們插上翅膀,飛向世界的每個角落。當你在家的時候,拿起一本書獨自閱讀,或者和你的孩子和家人一起閱讀。閱讀創造社區感和團結的力量,這恰是我們當前對抗病毒所急需的。”她表示,“今天是一個慶祝閱讀的日子,讓我們通過閱讀來助力孩子的成長,培養他們對於文字的終身熱愛。我們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教師、讀者以及圖書行業和圖書館工作人員都前來證明和表達他們對閱讀的重視和熱愛。我們鼓勵你通過#世界圖書日#話題互動,與更多的人分享這一積極的信息。”

讀書會期間,全球第一家“母愛圖書館(NO.1)”在濟寧亞龍書城掛牌,“孔母講堂”在濟寧崇文學校開講第一課,全球首家“孔母詩書閱讀體驗基地”落戶孔母紀念地尼山。主辦方負責人張銀俊在連線濟寧時說,這次新冠病毒疫情讓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讀書的重要,尤其是母親與兒童一起讀書,不僅有利於增加親子感情,而且有利於增強母親的責任意識。這次全球疫情感染人數多、死亡人數多,親情友情互助情比什麼都重要。疫情期間東亞儒家文化圈表現優異,孔子儒家仁愛思想和整體意識在抗擊疫情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全球百名母親在《致母親書》中表示,我們是人類的母親,我們養育了人類,我們就有責任護佑人類免受傷害。我們雖沒有更多能力,但我們可以教育我們自己,可以教育我們的孩子,可以呼籲家庭、呼籲社會、呼籲政府、呼籲所有人採取切實行動!

《致母親書》強調:母親讀書,母親教育帶動兒童讀書,這是人類友愛互助進步的重要階梯;我們要教育孩子保護環境、珍愛地球;要教育孩子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要教育孩子珍愛自己、關愛他人,遠離病毒感染源,養成健康生活習慣,讓生命綻放光彩。

世界讀書日期間,北京青愛教育基金會倡導師生和家長一起閱讀,併發起了愛心捐書活動,所捐書籍用於幫助青愛小屋項目學校及貧困地區的學校。

美國著名童星小作家、《彩虹貓》的作者安娜表示,張銀俊奶奶舉辦的這次母親兒童共讀書活動非常有意義。她特別邀請了青愛工程小天使吳宜(中國)為本次活動合作完成了中英雙語版《彩虹貓》,象徵著文藝創作與協同精神不分國界與種族,並捐出1萬本《彩虹貓》給中國青愛工程。

與此同時,母愛圖書館(NO.1)在濟寧接受了第一批圖書捐贈。來自某監獄的一位捐書者說,他希望母愛讀書教育進入監獄,發揮對犯人親情教化的特殊作用。據悉,母愛圖書館將陸續在海內外建立,成為母子讀書重要社區平臺。截止本新聞發稿時,來自國內外《致母親書》簽名者已達到150人,她們分別來自亞洲、歐洲、非洲、澳洲、美洲等多個地區,有職女性也有家庭女性,其中多數是年輕母親,她們熱情呼應《致母親書》,認為《致母親書》代表了她們共同的心聲願望,她們願通過中國青愛工程和母愛書院及母愛圖書館,聯絡更多母親和教育更多孩子,為這個世界注入女性活力。

本次讀書會在進行專家線上講座的同時,還連線了國外及北京、濟寧兩地,跨洲跨區分享母子讀書體會,在當下的疫情環境中,越洋傳遞母愛溫馨書香。(通訊員廖水蘭 李子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