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教师的看家本领


引导,教师的看家本领

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对于绝大多数老师来说,学生自能修行是求之不得的境界。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往往就忽视了“领”重要,从而过早地、过高地要求学生自修。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毛病。

大凡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人都知道,要使学生走上自修的道路,关键的一步看教师引导得法不得法:引导得法,学生自会走进知识的大门,在知识的天地里自由自在地遨游;引导不得法,学生不但不能走进知识的殿堂,而且还会走上歧途,陷入迷津,从而扼杀他们旺盛的求知欲。可见,引导是多么重要。

引导是如此的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呢?

首先,要透彻了解学生的认知结构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倾向。只有这样,引导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其次,教师要有耐心。把学生引进知识的海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它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顽强的忍耐力,长期坚持,持之以恒,方能见效。那种“高兴了,多讲一些,”“不高兴,敷衍了事”的做法,是不能达到这个目的的。


引导,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三,要讲究方法。引人入门,不得入门之法,只能是盲目乱撞。这样“撞”的结果,除了使每个学生头破血流、叫苦连天外,不会有任何好的结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入门时,一定要认真探索方法,精益求精。在这里,介绍五种笔者常用的引导法,供各位参考。

1. 目标引导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走进学习领域。

2. 兴趣引导法。结合学生的兴趣点,从学生最感兴趣的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上引入,循序渐进,学生定能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并逐步爱上学习。

3. 信心激励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成绩一直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会对自身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学习的信心。这个时候,教师如能及时发现,并给予学生鼓励,学生就会及时调整心态,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来。

4. 成绩肯定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取得的成绩予以及时肯定。这种做法的好处是:让学生认识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只有成功,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5. 展望未来法。学习过程中,我们既要教导学生俯下身子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路,又要引导学生时时抬起头来,看到远方,看到美好的未来。只有这样,学生学习的动力方能永不枯竭。


引导,教师的看家本领

第四,要有渊博的知识。知识的大门并非只此一家,别无他途。从一切可能的意义上说,任何一个知识点——哪怕多么微小——都是一扇通向未来的、美妙无穷的知识之门。只要我们知识渊博,思路开阔,眼光远大,不拘泥于条条框框,每一个知识点都是我们引导学生的助推器。

叶圣陶先生曾对“引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做过许多论述,这里摘抄3则,权当本文的结尾吧:

1. 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意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食其力,非所谓教师滔滔讲话,学生默默聆听。(《语文教育书简》十三,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5页)

2. 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教师所务惟在启发导引,俾学生逐渐增益其知能,展卷而自能通解,执笔而自能合度。(《语文教育书简》 之三十二,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41页)

3. 教课之本旨并非教师讲一篇课文与学生听,而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此课文,从而使学生能自观其他类似之文章。(《语文教育书简》之十,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第722 页)

引导,教师的看家本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