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本片是根據真實的戰爭改編而成,1993年一組受過專業訓練近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在非洲執行一項任務時,因誤判情報,被敵軍擊落迫降至索馬里。在雙方人數和火力相差50倍的緊張情勢下,數量不到百人的美軍突擊隊必須對抗5000名以上索馬里武裝份子的猛烈攻擊,堆積如山的彈殼灑落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的戰場上,可見得當時戰況的慘烈。這場戰爭正是因為軍方得知錯誤情報才誤判情勢,不但導致多名美軍犧牲,任務也宣告失敗。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黑鷹墜落》像是擁有威猛衝擊力的戰車,把赤裸裸的現實撞入觀眾腦海,毫無喘息空間。這是它的缺點,一波波槍林彈雨和血紅場面容易讓人精神疲乏,失去觀賞意願。然這亦是它的優點,省了支線、沒了矯情,毫無不堪負荷的道德批判,一切留給觀眾咀嚼體會。這是一部沒有主角,沒有英雄的戰爭片,更沒有所謂戰爭電影的反戰意識,但透過部隊的對白裡,倒透露出不同的訊息為何加入軍隊?不是因為喜歡殺戮,更非為了榮譽動章,而是為了弟兄們。當你在槍林彈雨中求生存時,眼見自己的同袍受苦受難,什麼政客、什麼政治,全拋在腦後。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電影改編自馬克柏敦的同名小說,由頗負盛名的好萊塢導演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執導。摩加迪沙這個城市在電影中根本就是個軍火庫,是軍火交易重鎮,所有居民從老到小全部都會使用武器,真不知道美軍是過於託大,或是因為他們未向美方購武,便以為他們不會有地對空飛彈,所以黑鷹直升機被擊落了,而任務從挾持人質任務演變成營救弟兄的任務,但悍馬車隊和三角洲部隊距黑鷹61號擊落的地點,都有一段距離,透過指揮中心的衛星觀察,指派最近的一組人馬過去。可是這小組猶如以一擋百,仿如穿過全副武裝的人牆,唯有靠地​物掩避,才可能打出一條路來。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不論是地面部隊,還是指揮中心,他們面臨的是生死交關的危機處理,何任一個決定,都是人命的生與死。而空中的補給和觀察飛行機隊黑鷹小組,更是另種折磨,他們清楚的看到弟兄被困,在地面部隊趕不及的情況下,武裝民兵蜂湧而至,清楚的空中畫面,觀眾看到黑鷹小組眼見的情況,他們知道唯有空中救援是最快的,黑鷹64號加人戰局,不幸的是,當他們從直升機上放下人員的過程中,再次被擊落!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連續兩架黑鷹被擊落,站在指揮官的角色,當然不願再喪失任何一架昂貴的武器和人員,為了救援作為不必要的犧牲;當黑鷹62號一再申援時黑鷹64號營救任務時,將軍只好一再確認他們清楚自己面對的是什麼,於是二人前往黑鷹64號擊落處,找到受傷的飛行員一名,當他們面對幾百名的氣憤暴民與槍林彈雨,飛行員問:後援部隊什麼時候到。回答:我們就是。也就是說,他們二人是抱著必死的決心與他同甘共苦,一旦彈盡,也就是死期。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片中,身居高位的將軍只能靠直升機的畫面及通訊兵瞭解戰況,看不見地面戰的險惡之處。洶湧而至的傷兵訊息使他慌了手腳,要求地面車隊四處接應。卻沒想到當時情況危急,車隊能走過一街口都算是奇蹟。一個錯誤決定造成的悲劇,美國大兵們演繹的混亂、迷惑、震撼,讓我們不禁感嘆:這,就是戰爭。

雷德利·斯科特應用《角鬥士》的特質,單純化故事主軸,淺顯化支線幅度,意在使觀眾聚焦於戰爭的慘烈狀態。演技方面, 艾瑞克·巴納表現出胡特驍勇善戰、不拘小節的特質,是幾位明星中最搶戲、存在感最強的佼佼者。而喬什·哈奈特難得表現出一定的水準,表情雖不多元,卻終於避免被嘰不會演戲的窘境。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雖說這已經算是好萊塢偏見最少的戰爭片之一,《黑鷹墜落》仍有部分橋段隱約透出惹人厭的大美國主義。最明顯是當地游擊隊被塑造成暴民,無組織一勁兒屠殺美軍,藉此襯出美軍腹背受敵還頑強抵抗的英雄氣魄。片中缺乏辨正之索馬里人的觀點,唯一句:你們美國人多管閒事,立場極度薄弱,不免被槍林彈雨的震撼掩蓋,甚是可惜。而在這整部144分鐘,有100分鐘的戰爭場面的電影裡,若妄想看到“所戰為何”恐怕只是奢望,全然的美軍觀點,全然的美軍傷亡,不可否認,透過如此殘酷的戰爭場面,會讓人對戰爭起寒顫。

由不解實況的將軍口中說出口號:沒有人會被遺棄!諷刺意味更顯濃厚。原本支援用的王牌黑鷹戰機,擊落後便成為整軍團的負擔。救援時間遠比真正打仗的時間還多,戰情膠著是誰的錯?錯在輕敵。想想,精英突擊隊加上三角洲部隊以及部分美國大兵,若能發揮預期戰力,此戰必如探囊取物。諷刺的是,許多人選擇相信過於樂觀的預估時間,以至於連夜視鏡等裝備都不帶,等同於自掘墳墓。且軍方高層難道不屑評估敵方火力?試問不知火力何能應戰?錯誤的行動加上錯誤的決定,造就此役的悲劇。

經典電影《黑鷹墜落》,讓觀眾們看到了戰爭的殘酷

本片的成功,製片居中協調、導演的調度與影像掌控,演員認真的付出,方能將1993年索馬利亞美軍所面臨的困境重現,讓觀眾體驗這次“不可能”的任務。十九條人命,並不能體現這場戰爭的艱困,傷兵及索馬里的死傷人數,才是戰爭付出真正的代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