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长沙后,高德打车也上线自动驾驶网约车,这一天真的来了?

今日,聚合打车平台高德打车宣布接入AutoX自动驾驶车辆,在上海启动自动驾驶网约车体验招募活动。上海市民使用高德地图,搜索“无人车”即可进入报名页面,收到报名成功通知后,可通过高德打车平台呼叫无人车,在上海市政府指定范围内免费乘坐。体验期结束后,该项目将对公众开放。

继长沙后,高德打车也上线自动驾驶网约车,这一天真的来了?

无独有偶

几天前,百度也在长沙启动了RoboTaxi服务。长沙市民无需通过筛选、培训等流程,就可在百度地图、百度App的“Dutaxi”智能小程序内实时呼叫区域内可供搭乘的RoboTaxi。百度为此投入45辆自动驾驶出租车,配有安全员,行驶范围大概130平方公里,行驶路线覆盖长沙市内居民区、商业休闲区和工业园区等场景。

群里沸沸扬扬,大家都在讨论,自动驾驶时代真的到来了?

一、自动驾驶网约车已成为出行平台的必争之地?

二、自动驾驶一两年内真能大面积普及?

三、未来司机的角色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网约车市场需要谱写新的增长故事。

对高德地图来说,自动驾驶网约车服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其品牌影响力,收揽一批喜欢尝鲜、喜欢前沿科技的新用户,同时,可以让自动驾驶车辆成为其聚合打车平台的运力补充;而对AutoX来说,与出行服务平台合作,可以更快地获取用户、掌握用户的真实出行需求,从而循序渐进地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打这个算盘的,并不止高德和AutoX。

去年,滴滴出行副总裁、AI Labs负责人叶杰平也曾向媒体透露,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有望2020年在上海正式推出,届时用户可在上海特定区域内打到滴滴自动驾驶出租车。该项目现在进展如何,滴滴暂未透露。对滴滴来说,如果能实现规模化的“完全无人驾驶”(无安全员),将为其节省大笔的司机薪水,让扭亏为盈成为可能。

在专家看来,无人驾驶技术一旦进入大规模商用,将重构传统汽车的应用场景,改变汽车消费的传统商业模式,重塑人与车之间传统物权纽带;对此,传统汽车企业的焦虑在于,它们必须从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传统经营模式切换到全价值链的服务整合,它们担忧沦为网约车平台公司的单一供货商或代工厂,被竞争对手隔开与用户的信息粘连。而网约车平台的着眼点在于,“一旦汽车行业先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平台上庞大数量司机形成的护城河或将瓦解。”

未来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骨感

自动驾驶是有广阔前景的产业,但当下确实遇到一些问题,主要的障碍在于“对技术进展过度乐观,商业化落地不及预期。作为一项新技术,自动驾驶目前还处于研发、验证阶段,尚未到大规模应用水平,尤其是Robo-taxi领域,在五年之内基本不太可能大规模推广。”

据了解,全自动驾驶是个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包含汽车的软硬件水平、道路、法律法规、城市规划等多个方面的问题。目前自动驾驶领域的创业主要分为两派:货运派和客运派。前者对安全性的要求、商业化的难度相对低,“基本能养活自己。”而客运派则需要乘客将生命完全托付给机器,对安全的要求非常高,“难度不亚于火箭上天。”

继长沙后,高德打车也上线自动驾驶网约车,这一天真的来了?

此外,这个行业还非常的烧钱。据投中网此前报道,通用旗下自动驾驶公司Cruise在2016年到2018年间每年分别亏损1.71亿美元、6.13亿美元和7.28亿美元,共计亏损15.12亿美元; Uber招股书中显示,2018年其无人车部门的研发费用高达4.75亿美元; 根据Waymo母公司Alphabet的财报数据,Waymo2018年的年亏损预计为约10亿美元。

资金压力加上资本寒冬,2019年以来,自动驾驶领域频频爆出融资难、内讧倒闭、裁员等新闻,其中甚至不乏Drive.ai等明星项目。寻求融资和精简团队几乎成了各家自动驾驶公司当前的关键事。对滴滴出行等网约车公司来说,自动驾驶业务短期内同样无法为它们带来盈利。

自动驾驶描绘的未来有多美好,现实就有多骨感。

司机的角色将发生转变?

如果未来自动驾驶普及,我们还需要司机吗?

一份研究显示,如果司机没有必要一直握着方向盘,他们就可以做一些订单处理、库存管理、客户服务和销售方面的工作。

同样,拼车服务的司机也可能会承担一些新的责任。

Lyft政策研究主管彼得·吉安特(Peter Gigante)在11月份的一次会议上说:“在可预见的将来,我们肯定会需要司机。”他说,在未来,司机的角色可能会转变成为一些需要额外帮助的乘客提供服务,比如老人和小孩。“人们对于失业问题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认为这个问题并不紧迫,我们有很多时间去理解和开发司机的角色。”

那么这些角色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其中几个预测:

一个显而易见的新职业是远程车辆操作。至少在最开始,公司可能会建立类似于空中交通管制那样的指挥中心,来监视自动驾驶车辆车队车,并在车辆出现问题时进行远程驾驶。

加利福尼亚正在起草规则,要求无人驾驶汽车进行远程通信连接。硅谷创业公司Phantom Auto和一系列汽车制造商正在努力为远程指挥中心开发相应的技术。

NuTonomy公司在新加坡和波士顿运营自动驾驶出租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卡尔·英格兰曼(Karl Iagnemma)说:“人类远程操作员可以追踪在路上行驶的汽车,点击其中一辆,就可以看到这辆汽车视野内的景象。这将是一项技术性工作,需要操作员具备独特的技能,可能比较接近于无人机操作员。”

当然,公司还是需要有人来制造和维护这些车辆。

事实上,这一天还没有那么快到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