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感

人生而平等,而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犯罪的人就是壞人?善良的人就是好人?好人壞人自在人心,無絕對的好人,無絕對的壞人,但只要是人,都會有權利與義務!!!

人生而平等,只是在於權利與義務面前而言。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因為所謂的“正義”往往都會帶著個人感情色彩,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場思考問題。


膨脹的人心,浮躁的風氣,聽風就是雨好像已經成為常態,噴子鍵盤俠張口閉口隨意講,從來不會考慮這些話語對於他人是否猶如刀片一刀一刀的剮肉的痛感,因為感覺很遙遠。


當信息大爆炸,大量的信息不斷湧現,傳播速度無與倫比的快之時,有些傳播平臺為了所謂的點擊量收視率等等,斷章取義迎合大眾的吃瓜娛樂心理,片面“還原”事情的“真相”,因為好像離自己很遙遠,沒有什麼感覺,所以也做得心安理得。


其實,吃瓜群眾並不在乎事情的“真相”,只不過是想站在所謂的道德的制高點進行討伐,以滿足自己所謂的“高尚”道德,或者不過是心情不順碰巧找到了這個發洩口,僅此而已,不過如此而已。


以前車馬要走一天才能到達的地方,現在或者一個小時就可以了,很快,很快,所以很多人都害怕被落下,跟不上節奏和步伐,衍生而來的便是人們越來越多的焦慮感,我也如此。

以前跟風,社會輿論導向如何,便跟著如何,漸漸的,看新聞我不會再看任何網上的評論,看直播或者追劇我也不會點開評論去看,但是很多時候我依舊抵擋不住標題黨的誘惑。


唯願心自在飛花輕似夢,書中自有顏如玉

辯證看待每天的新聞。

觀《我們與惡的距離》後感


水分缺失太多了,晚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